诗意浪漫的小园(赞美诗小小花园里)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9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夜游小园的散文
和史铁生的地坛一样,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近似荒芜的小园——森林公园。不仅没有断壁残垣,没有金黄的琉璃、朱红的门窗,没有一星半点的古旧建筑,也没有别处园林的亭台楼阁,甚至连一座小桥也没有,可以说简约得几近简陋,放眼四周,除了一些树木,还是树木。但却和地坛给予史铁生许多快乐一样,它也给我带来许多快乐。
这里原是市近郊一片乱坟岗,叫做“老邢家坟地”,只有一些干涸的苇塘,杂草丛生,蚊蝇肆虐,又堆满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成了小城的龙须沟。为了改善环境,先是团市委组织全市共青团员在此营造“青年林”,在盐碱地上栽下一排排槐树。后是市里在此基础上,将其改造为军民共建“双拥林”基地,又相继植下了多种杨树和观赏性植物。
想当初,我也曾经来这里植过树呢,只是现在找寻不到哪一棵树是我栽植的了,将来后人在缅怀和纪念我的时候,恐怕只能指鹿为马地随便说哪一棵就是我亲手植的了。再后来小园又改造成公园,将园子中央的水泡子清淤扩大,建成人工湖,在园子四周的栅栏边上修筑了绕园柏油小路。在湖岸和路边安上了为数不多的照明灯盏。公园刚建成时听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外国朋友来小城游玩,看游览图上有此森林公园,便兴冲冲地打车前往。到了门前,方知不过是一片只比大拇指粗一点的小树林,一边摇头晃脑,摊开双手,耸耸肩,表示无奈,一边嘴里叽里呱啦地抱怨了许久,才讪讪离去。
现在园子里的树木都差不多碗口粗了,最早植下的树木已经有牛腿粗了。树木长起来了,花草繁茂起来了,就有了鸟、虫,或在林间飞来飞去,或在树下爬来爬去,什么喜鹊、乌鸦、麻雀、柳莺、燕子、海鸥、蛇、蜥蜴、豆鼠等,便都多了起来。有一次我还看到了野兔呢。这样一来,周围的人们一早一晚就都喜欢到这里来遛弯、健身了。市体委也顺应人们的心思,在林间空地上安装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不仅招来了老人,也招来了孩子,使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小园多了些生机。
前几年,搬家到这附近,曾经为发现这个好地方而激动过。每天早晨,我都去园子里走上几圈,活动活动筋骨,出点汗,直到浑身上下每一个关节都舒服了,才回家吃饭、上班。等到园子里的景物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就渐渐地没多少新鲜感了。习以为常,便会产生视觉疲劳,无论多美好的景色,看来都是如此。难怪出门旅游,到那些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跟前,总能看到当地居民一脸茫然的神色,人家看惯了,就不觉得有啥值得我们风尘仆仆、跋山涉水前往观赏的。
前日一场大雨,横扫了数十天难耐的溽暑,还小城原本在这夏末时节应有的凉爽。吃完晚饭,喝完了茶水,看看才8点钟,觉得离睡觉的时间还早,忽然间萌生出到小园里走走的念头。
夜色月光里的小园,已不再是深印于脑海里那个样子,景象一新,与白天里的景色迥然相异,差不点叫我认不出它来,令我的心不禁生出久违的兴奋。看来改变一下观察的角度,变换一个时间,改变一个条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结论,看人看事都是如此。或许因为入夜,或许因为小园本是坟场,所以没有几个人影。融融的月光下,小园如安静的处子,羞涩而神秘,像一首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朦胧诗,优美迷人。白日里那一汪浑浊的园心湖,此刻却泛着幽蓝的光芒,像一块蓝褐色的宝石在月色星光里熠熠生辉。远处的灯火、天上的月亮映在水里,被粼粼的水波抻成了摇曳的光柱,仿佛蓝宝石上边镶嵌着的金饰。湖边上有一些人在垂钓,他们或蹲或坐,辨不出男女老少,像一座座雕像,无声无息,和湖水静静地对视。偶尔有很大的鱼拼力地“扑啦啦”跃出水面,像一只只大鸟,在夜空里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光,然后又“噼里啪啦”地跌回水里,在水面上拍打出很响亮的声音,搅乱了水面上的月色和灯影,让整个水面如一片跳动的火焰。
和鱼跃击水的声音相应和的是虫鸣,没有高音,只有好听的中低音,嘤嘤唧唧,如低吟,如耳语,此起彼伏,唱和应答,它们在这夏末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小园里正开着音乐会吧?难怪雨天里小园中有那么响亮的蛙鸣呢,原来那些蛙们有着丰富的食粮呀!虫鸣不仅没有聒噪的感觉,反倒让小园愈加静谧安详了,你看不见那些昆虫的身影,只能听得到它们的欢歌,让你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是有谁用看不见的琴弓,轻轻地拨响了月光,拨响了空气似的。整个小园都沉寂在这美妙的虫鸣里,也沉浸在这如水的月华里。所有的树木,都肃立谛听这月光和虫鸣的交响。这些树木像隐藏在夜色里的队伍,一丝声响也没有,只静静地肃立着,路边的白杨树树干,在月光里泛着白光,像披着滑雪衣的威武士兵,头上顶着黑色的树冠,像高耸的羽毛。远远看去,整个树林黑黢黢的轮廓和身影,在黛蓝色的夜空和远处闪烁灯火的映衬下,简直就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水墨丹青。公路上有汽车经过,雪亮的灯光滑过树林,让你偷窥到隐藏在夜色深处的千军万马的军阵森森然的队列,好像只等天空里升起进攻的信号弹,它们便会呼啸着冲杀出去。汽车过去,军阵消失的无影无踪,往树林里看,幽暗无垠,偶尔有远处的灯火透过树林闪闪烁烁,像鬼火飘忽而过,仿佛可以感觉到鬼魅们飘忽不定的身影。
走在柏油小路上,我已分不清这些树木的种类,只感到它们高大而浓重的影子,如夏日里大雨将至时的城堡云,压在我的头顶、肩头。走在树影里,不知何故,我竟然希望自己也是一棵树或是一片树影,希望以树的感觉去体验沐浴着月华、沐浴着夜露的幸福和甜蜜。
我当然无法变成一株树,也真的不愿意失去人的身份。树是不能像我这样以五官和思想来欣赏和享受这夜园的美景的,也无法像我这样可以把所见所感在键盘上敲击成文字留存的。就如它们的年轮里记载着它们生长信息一样,我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我的思想和情感。
月光和树林,共同在小路上绘制了印象派和抽象派的作品,或毕加索,或梵高,我虽然看不出这些作品的主题,却仿佛可以感受出作品透露出的那份幽静,这些奇形怪状的作品,更像是梦幻的图解,更加渲染了园中的夜色......
园中的空气清新芬芳,刚刈割过的草地,弥散着甜丝丝的气息,让我想起故乡和童年。是啊,就是这夏末秋初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们都要去田里薅回已经长成的野草,垛在门前晒干,用来粉碎成草糠留做寒冬里猪的食料。那一垛垛金黄的干草垛,也是我们同伴们嬉戏疯闹的好场所。坐在或者躺在干草的怀抱里,看着满天闪烁的星斗,耳边听着谁讲述的故事,甜丝丝的草的芬芳,直沁入心脾。当现在一闻到这熟悉的香甜,就好像闻到奶香便似乎嗅到了母亲的气息一样无比亲切。
因为熟悉而感到亲切,因为亲切而深爱。只是今天在这静静的夜里来享受和品味这干草的芬芳,却再不需要以艰辛的劳作后的疲惫做代价了,完全是吃饱喝足后的一种消遣。景色之于人,在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下,竟然如此的不同。想当年,我们是在手指磨得血肉模糊,瘦小的身躯累的腰酸背痛,满脸汗水和着泥土之后,才嗅得到这干草甜丝丝的气味的,嗅到的是劳作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也有收获的满足;而今天,我嗅得到的是悠闲自得,是轻松自在,是安逸闲适,是恬淡浪漫......
明月如盘,清风似无,虫鸣如歌,树林似画,如黛的天空,被路两旁的树冠阴影切割成狭仄细窄的飘带,三两颗星星,一轮圆月,镶嵌在黛蓝色的飘带上,增加了她的动感,也烘托出她的诗意。她就在我头顶上,跟着我脚下回环曲折的小路飘舞着,天地契合,我被它们轻轻地拥抱着,它们用月色和树影,轻抚我的身躯和灵魂,我仿佛失去了躯壳,没有了纠结和羁绊,只留下轻盈的思想和灵魂,在这静谧的小园夜色里漂浮起来,和月色一起,和树影一起,和嘤嘤虫鸣一起,和甜丝丝的干草的气息一起。
了无牵挂,孑然一身,只有快乐和惬意,从闪着月光的小路上飘起,渐渐地向黛蓝色的天空,向金黄的星斗,向皎洁的月亮飞去。这一刻,我想起了嫦娥,想起嫦娥飘飞的裙裾和身姿。忽然间,我又想起了李商隐感叹嫦娥的那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想李商隐或许错了,他怎么知道嫦娥就一定会为自己窃取灵药而后悔呢?看看明月,我就觉得嫦娥正在月亮里对着我甜蜜地微笑呢!
......
既富有诗意又浪漫的花店名
1、|day鲜花店
2、爱尚鲜花
3、时间里的花
4、惜缘
5、花草堂
6、水精灵花艺
7、花冠鲜花
8、浪漫花语花店
9、么么花店
10、花样年华
11、花见花开
12、腊梅鲜花
13、浪漫风情花艺馆
14、藏香坊
15、花花世界
16、明秀
17、花之韵
18、千卉
19、醉靓花店
20、西园落红
21、梧梓
22、幸福花行
23、佳缘花卉
24、花开相爱
25、品汇百
26、花儿朵朵
27、今生缘花店
28、爱美阁
29、嫁日鲜
30、情意浓花店
小园其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译文:初夏麦熟季节,小园中芳草萋萋,一直连接到邻家;沿着小径布满了枝繁叶茂的桑、柘。躺着读陶渊明的诗,未读完,又趁着微雨去瓜地松土锄草。
赏析
《小园》这首诗一方面描绘农村的美好景色,一方面表现自己回归田园的感受。作品中的田园风景清丽宁静,作者闲适惬意,一副乐在田园的况味。但描摹田园美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并不是《小园》诗意的全部内容。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
咫尺乾坤:邂逅苏州园林的“诗与远方”
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小标题)“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皇家花园的传统。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 历史 上的“花石纲”事件。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更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 历史 文脉。
(小标题)“天人合一”
清朝咸丰末年,一场兵燹突降苏州。战火连绵10余公里,从城西运河畔一直烧到阊门城下,往日繁华的商贾集市尽数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烟尘笼罩的城墙外,一座精美的园林竟岿然独存,令人惊叹。这座园林由明代苏州人刘恕所得,被称为“刘园”,但后人因其逃脱兵祸奇迹留存,逐渐冠之以“留园”。
步入留园,可以感受到刘氏的格调。据 历史 记载,刘恕“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如今在园内能觅得刘恕费心搜罗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态原始粗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学者王稼句眼里,“园林如画、如书,是需要好好读的”。年逾古稀的苏州居民李阿成对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区数个园林周边生活了40余年。“城内人口多,自然风光少,苏州园林就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造。”李阿成说。
李阿成的观察,反映了苏州园林背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托这种理念,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赏,还在园内营造出可寄情于物,调动全身感官与自然交流的环境氛围。
比如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随处可见的圆形洞门,是模仿天上圆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国人对圆满生活的诗意情结。再譬如作家郁达夫在《苏州烟雨季》中所述,烟雨朦胧的园林,不仅有雨滴空阶的浪漫,也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风雅自得”。
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园有“兰雪堂”,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园洞门“又一村”,取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则取意宋人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若是清风徐来,临风赏月,犹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见驳岸嶙峋、古亭飞檐,这便是苏州现存园林中 历史 最悠久的沧浪亭。沧浪亭始为宋代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苏舜钦是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属于主张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员弹劾罢去官职隐居苏州,花四万贯钱买地造了沧浪亭。
欧阳修遂作《沧浪亭》长诗,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而后沧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一则对联,向后人展现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心境。
(小标题)“诗与远方”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买下躲过劫波的“刘园”,并正式改名为“留园”,在《申报》刊登了园林易名的消息。几年后,盛家又登报称:“留园修葺一新,本月初二开栅放人游览,三日内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园收钱七十文,以抵日后园中的修理之费。”这一创收的营销策略,令游园者自此络绎不绝。
春赏牡丹、夏日观荷、秋闻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园林的对外开放,彻底解放了世人的诗意志趣,品味园林更成为当代苏州人美好生活的写照。“除了四时之景不同,在苏州园林观景能体验一步一景。”薛志坚说,比如站在网师园内,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时分,踏着青砖石板来到沧浪亭,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演员们移步换景,演绎诗意的苏式生活,观众们紧紧跟随,聆听吴侬软语。“曲高”却不“和寡”,沧浪亭内一有演出,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从精神层面“诗意”空间的充盈,可看出造园智慧的外化。比如苏州提倡从“苏州园林”迈向“园林苏州”,通过在古城中见缝插绿,让市民出行500米以内即步入绿色空间。“城市建设应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邵雷说。
西方园林在造园中,多强调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见大面积人工草坪、修剪过的绿篱、喷泉以及对称式布局等。而中国园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形态,如对太湖石讲究“漏瘦皱透”,对跌水讲究蜿蜒自然,对古树讲究盘根错节,倚势而植。
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踏入中国搜集、引种花卉植物。经过多年寻访游历,他沉醉于各地独具特色的花卉和园林,写下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让中式园林享誉世界。
2020年10月,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内的流芳园扩建后对外开放。这座海外规模更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占地72亩,拥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楹联抱柱,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苏州园林早已摒弃孤芳自赏,类似流芳园的复刻版屡屡“漂洋过海”,让这份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共享。
网师园内有一处“殿春簃”,是匠心独运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别栽种芭蕉、竹子和腊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门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开花的芍药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谓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便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到如今,50余座苏州园林及模型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
《小园》 清 黎简 赏析
《小园》赏析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黎简(1747~1799) 清代诗人。字简民,一字未裁,顺德(今属广东)人。因喜其境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 黎简诗、书、画、印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其诗能自成一格,对清代中叶岭南诗歌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黎简个性狂傲狷介,自称“狂简”,自刻印章“小子狂简”。据传当时名动天下的袁枚到广州时欲求一晤,黎简拒之门外,其狂傲如此。
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傍晚时分,微风乍起,池中树影摇晃,婆娑荡漾。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光”泛指山中各种景物,一词写尽秋山美景。唐人张旭有“山光物态弄春晖”,常建有“山光悦鸟性”之诗句。但山光虽美,小园中景物更具风情,故有“山光窥短墙”。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 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此句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并非枯槁的褐黄.它黄得亮,也黄得润,给画面涂上一层亮色,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
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
尾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小园”“小立”两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也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风格清峻,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不过明眼人一眼便看出此首五律并不中规中矩,颔联“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不对仗。然而“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其二樵之诗”(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的黎简深得杜甫律诗精髓,为何在全诗对仗工稳,格律谨严之状态下出此拗句呢?据传黎简原作此联时是“秋村黄叶满,西樵白霭长”,然“小子狂简”一时兴起,觉得语意平淡,不若夕照之下黄叶满山来得绚丽、奇幻,故有此一改,亦是其狂傲之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