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开幕词范文)

heiwantiyu 22-07-22 7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初冬时节,我们怀揣着一分暖意,共聚在朝阳师范附属小学的礼堂,开启第四届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

因各位的到来和参与,北京市小语每两年一届的观摩活动永葆着一份研究的热情和活力。

当前,统编教材已从初步的认知阶段走向正确使用阶段。广大教师对如何将认知转变成为使用并使之发挥有效性仍存在不少困惑。

一、关于单元的认知

双线组元是统编教材构建体系最突出的特色。如何基于单元的主题和要素构建单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这就要改变新瓶装老酒的教学观。舍得拿出时间研究教材,解读教材的规定性,从而认知教学内容的关联。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小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用孤立而割裂的目光看待课文或某一板块,已不能适应统编教材所呈现的编排思路。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用关联的目光看待课文中的个体,使之成为“团队成员”,而非散兵游勇。

二、关于内容的取舍          

一节面面俱到的课,到最后会让人感到面面不到,这并非今天才谈及的新话题。但直至今日,这仍然成为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顽疾。一方面,我们对教材内容有过多“舍不得”;一方面,我们埋怨着课时的紧张。许多人认为该讲的都没有时间去讲,但何谓“该讲”?有时却又理不清头绪。这又一次在提示教师,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多出于对教材的认知问题。

本次活动,并非要角逐教学的优劣,而是要促进各区在统编教材使用中,肯于拿出时间,回归对教材的原始研读状态,读懂教材内容有什么?干什么?用什么?达成什么?

研读教材,永远是教研与一线教师永恒的话题。

 三、关于要素的转化   

当前,不少教师就统编教材中单元要素如何落实还感到比较茫然。搞得过于模糊觉得不足以体现落实,搞得过于纯粹又担心流于单纯的技法训练。这种纠结是使用统编教材中思考的必然产物。这种困惑将统编教材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该怎样将要素与要求形成再度加工,变成学生可行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兴趣?又有没有发展?好像这样的目标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苛求,但它确实又是我们的一种追求。

这一届活动,我们并不奢望对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的是通过各区的努力,呈现的18节课能让我们知道对于统编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各区已走在路上,且不曾止步。                   

                                                       

  四、关于生成的把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一点,就是为什么要这样研究教材。那是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和重要范本。那么,教材的例子作用打在哪儿?我们内心就要明确。而学生在依靠教材形成怎样的发展?什么阶段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要有个主心骨;学生说什么话,说成什么样?教师心中要有个主心骨;学生书面语言怎样?教师心中要有个主心骨。这样的主心骨都变成了对生成的关注和把控。于是,课堂教学就有了基本方向,无论学生想得多远,说得多丰富,教师也不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的课堂中也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用18节课按阅读与表达呈现不同课型,体现对教材使用的研究成果,这是统编教材从研究到使用的一个起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届活动,形成对统编教材的新认知,促进各区加强对教材使用层面的研究,凝聚成果,总结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与行为,依托教材实现立德树人及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最后,我代表基教研中心小语室向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向本届活动的承办方“朝阳师范附属教育集团”的校长及全体师生致以衷心感谢!向创先泰克和京版云平台的工作人员致以感谢!更要向所有带着热情参与本次活动的各区教研员、授课教师、参会教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2019.11.12

活动开幕词范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