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沃尔科特诗赏析专辑(沃尔科特的诗)

heiwantiyu 22-07-22 7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品 读 经 典

沃尔科特

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主要作品有《在绿夜里》、《西印度群岛》、《白鹭》等。1930年1月23日,德里克·沃尔科特出生于圣卢西亚的卡斯特里。1953年,毕业于西印度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62年出版诗集《在绿夜里》。曾获得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2011年艾略特奖。2017年3月17日,德里克·沃尔科特在圣卢西亚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水晶赏析

力 量

文|沃尔科特

译|西川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羡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

我甚至可以理解

奔跑的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

她眼中含有某种对恐怖的默许

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

是这只野兽,他写下一切

并且自诩为生命的核心

水晶赏析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读沃尔科特《力量》

加勒比海岸之子,身上带着“荷兰、黑人和英国血统”(诗人自述)的沃尔科特,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它位于北美洲南端,是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小岛,一个风光迷人却“没有民族”、“没有历史”、“没有书籍”的地方。“只有真正人民的碎片和回声,无本无源,支离破碎”(沃尔科特)。

沃尔科特就是在这样的生存背景里,写他终生热爱的海洋、自然与世界。“花瓶打破之后,把碎片拼凑起来时付出的一片爱要比它完好时把它的完整视为当然的爱更强烈。粘合碎片的胶水是它原来形状的保证。这种爱把我们非洲和亚洲的碎片、破裂的传家宝拼凑起来,但修复后仍露出白色的疤痕”,沃尔科特说。而诗歌正承担了胶水的责任,他说诗歌是追求完美时流淌的汗水,但必须像塑像额头的雨滴那么清新,它把自然和大理石加以结合;它同时列举了过去和现在时态的动词变化。沃尔科特的诗歌语言,是令人眼目一新的元素,是雨和盐的凝聚,重新命名和寻求新的隐喻的过程,这也正是诗人工作时每天一早就面临的过程。

在读了沃尔科特众多充满魔力的诗歌作品后,这首《力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简洁,有力,又不乏诗人奇特的想象。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首句一个“砸”字,力量感就已冲出字面,我们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生命的强韧与蓬勃。“我羡慕这暴力;爱情是铁。我羡慕/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它们之间互相理解”。“人生的依据在于身体,而诗歌的魅力在于想象,在于斯蒂文斯说的语言的欢乐”,将生命感想象成暴力,将爱情想象成铁,单从视觉上的冲击足以激起读者神经的跃动;“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交易”,施力者与受力者之间的细节呈现与本质的揭示得以丰富而迅疾有效地展开和抵达,其文字力量的传导亦是迅捷的;而两者之间的互相理解,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温柔力量。诗人的探索继续,延伸至野兽之间,奔跑的雄狮与惊惧的雌鹿——强者与弱者——对于弱肉强食的理解与默许。“雄狮与雌鹿”未尝不是人类社会群体关系的缩影与隐喻,或者一个人的不同方面的自我。“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是这只野兽,他写下一切”,这些被写下的文字正是诗人与“话语”发生的特殊周旋、交锋,以此揭示生存,挖掘生命体验,创造想象力。“自诩为生命的核心”,尾句如一根蜂针,在阅读者的感官上完成最后的一击。

全诗以准确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以诗人独具个性的语言经久寻找、探索,将生命与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力量之美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命的核心,诗人精确的、直捷的语义抵达并揭示它,那是种使他自己也感到诧异的基本力量——他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力量,促成诗人自身生命的铁锤持久不衰地将语言新鲜的草叶砸入诗歌的泥土。

沃尔科特说,对于每一位诗人来说,世界上永远是黎明。历史是被遗忘的失眠之夜;历史和对自然力的敬畏永远是我们最早的发端,因为诗歌不管历史如何发展总是要爱上世界的。

以琳赏析

黑八月

文|沃尔科特

译|飞白

这么多雨水,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

肿胀的天,我的姐妹——太阳

在她的黄房间里抱窝不出。 

一切东西都进地狱;山岭冒烟

像口大锅,河流泛滥;可是她

仍然不肯起来止雨。

她躲在房里赏玩古老东西——

我的诗、她的照相簿。哪管雷

像一摞菜盘从天上摔下来

她也不露面。你不知道吗,

我爱你,而对止雨束手无策?

但我正在慢慢学会

爱这阴暗的日子,这冒汽的山,

充满嗡嗡闲话的蚊子的空气,

和啜饮苦药。

所以当你——我的姐妹


重新出现,用你体谅的眼


和繁花的额分开雨的珠帘,


一切都会同往常不一样了,真的

(你看,他们不让我如我所愿地爱),

因为,我的姐妹呀,那时

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


爱黑的雨白的山,


而从前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

以琳赏析

在他的光中我遇见了光

沃尔科特说“诗歌创作是挖掘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他在这种挖掘中神性与人性并存的闪光之处,并且让读者同时看见苦难与盼望的并存。他说“诗歌是脱离大陆的岛屿。在我看来,我的群岛上的方言如同塑像额头的雨滴那般清新,不是在冷若冰霜的大理石上进行传统雕琢时所流的汗水,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雨和盐的凝聚。”他把诗歌比作是追求完美时流淌的汗水,但必须像塑像额头的雨滴那么清新。他说,如果把过去时态比作塑像,就可以把现在时态比作过去塑像额头上的露珠或者雨滴。如此说来,诗的存在不仅是幻像之美,更是神秘和神圣之美。我自己认为,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心头开出的一朵花,或阳光或忧郁,都有它的独特气质。在这首诗里,既有灾难带给人的毁灭,又有绝望中坚持下去的勇敢。一切东西都进地狱/山岭冒烟/像口锅/河流泛滥/可是她仍然不肯起来止雨/在这几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温润的语言背后,隐藏着黑雨(苦难)带给人的巨大隐忍。诗人毫不吝啬地用他的姐妹一一“太阳”做了和黑八月雨水的强烈对比,为的是更深刻阐释或体现现实的无奈和沉重,这不仅是一种倾述,更是一种反观与寻找。在黑暗的日子里想念光明,想念曾经只爱的幸福和你。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更深挖掘内心与生活的途径,面对苦难如何承受雨水的重量。我们知道,诗歌语言讲究的是"艺术性、思想性、延伸性、创造性",缺少了这几样,很难让诗歌语言产生出这么美的效应来。而在这一首诗中,既有大意境,又有小具象,活灵活现把八月浑沌中的一幕呈现了出来,因着语言带来的立体感,让整首诗具有一种很强的冲击力,像额头上清新的露珠,滚落着诗意的美好。这种极强的撞击力不止是生发在内心,更是对感官上的一种撞击,极强有力地感受到了一首诗的生存价值,是何等重要和意义。从沃尔科特诗中,体现出的也是非同寻常的探索和给予,以及某种揭示,在一切的揭示隐藏在山河、水流、星星、太阳、雷雨间,让这黑八月的天空借助呼吁和仰望有所改变,生于信仰且止于信仰。让一个人在止雨无策之时,能够爱这阴暗的日子,冒汽的山,充满嗡嗡闲话的蚊子的空气,和啜饮苦药。当这所有的黑雨如排山之势倒向八月时,又岂是叹息和焦躁所能抵挡,而一首诗却在众多黑夜,找到了它的光和出口;在众多光中,找到了真正属于它的光。太阳,那一束闪烁在八月黑雨里的光,更是上帝所赋予的命运之光。

安琪尔赏析

爱复爱

文|沃尔科特

译|不详

这样的时刻将会来临:

你得意洋洋地

站在自家门口,照着镜子

迎接自我的到来

以微笑欢迎彼此,

并说道,坐这儿。吃吧。

你将会再次爱上这个陌生人——

从前的自己。

斟满美酒,递上面包,把心交还

其身,给那一辈子爱着你的

陌生人。你曾因为他人

而忽略了他,他却打心底里懂你。

从书架上取下那些情书、

照片以及绝望的字条,

从镜中剥去自己的形象。

坐下。尽享你的生活。

安琪尔赏析

有人说“爱出者爱返即使爱复爱”。我觉得这句话并不总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它就是单方向,你不记后果的付出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的等待换来的是一场空,你怅然盈怀在时间的流里,此时你才开始关注到自身,发现这么长久以来你亏欠了自己,既然没人爱就先爱自己吧,你现在对自己顾惜的念头其实是过去的自己向现在的你索要偿还,同时也是未来的自己向现在的你求援、担负责任。你是你,你也不是你,忘记过去抛开未来,把镜子前当下的自己照顾好才是智者。

“从书架上取下那些情书、照片以及绝望的字条, 从镜中剥去自己的形象。”最痛苦难挨的恐怕是当你拥有过一段感情又失去的时候,那些情书里的甜言蜜语、许下的承诺此刻显得那么苍白,字迹虽然还跃然纸上,却已被对方回收,甚至,转赠他人。而照片里的那个人,终究不是你的了,不是你的菜,再看也没有味道。你得一点一点把镜子里那个颓废、忧伤的自己剥离,是时候坐下来好好认识自己,善待自己了!

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无敌,人这一生总有那么一次是为了他人而忘了自己,做任何他(她)喜欢的事情。你上下求索在追逐的路上,而路过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真实的人生!把忽略了的自己——那个一辈子爱着自己的“陌生人”,那个一度被你幽居在灵魂深处的自己找回来吧,“照着镜子迎接自我的到来,以微笑欢迎彼此。”让爱回归自身,积蓄能量之后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际遇里,碰到对的人时再次交出你的爱,生命中当走过一段“之”字形路后,你就是圆满的,即使残缺却唯美。

”爱复爱”这首诗有飞白和傅浩的译本,但我还是钟情于我在网上搜到的这个译本,据说来源于疯狂英语学习网,译者不详。此译本语句平实亲切,仿佛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交流,而这交流是以理解为基础,以生活中的细节为对话,是能够走到对方心里而不被反感的对话,注意,是平等的对话。个人觉得这首诗富有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沟通技巧,它摒弃了没完没了的“鸡汤式”说教,摒弃了家长摆资格轻视后辈的说教,是值得步入更年期的家长学习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交流相处的一首有实际意义的好诗。

爱丽丝赏析

珊瑚

文|沃尔科特

译|飞白

这株珊瑚的形状与手呼应——

它凹陷。它直截了当的

空缺多么沉重。像浮石,

像你的 *** 在我手掌的杯中。

海一样的冷,它的 *** 粗糙如砂,

它的毛孔像你的一样,闪着咸汗。

空缺的身体撤走了重量,

再没有另一个能像你的身体一样

创造出这个精确的空缺,恰似这

珊瑚石,放在案头发白的

纪念品架上。它向我的手挑战

去做一切情人的手从未体验的探寻:

另一个身体的本真。

爱丽丝赏析

在文字营造里,他就是想象的主人

这首咏物诗,作者落笔别致,从指出缺陷开始,充分展开联想,近距离的边赏边叹,思路延伸到情和性,让读者真的渴望与作者一同目睹,究竟是怎样一种尤罢不能的魅惑,让作者如此不舍,反复虐心,并用诗句呈现出来,它一定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会透露出来吗?在一首短诗的匆忙初读里,作者就做到了引人入胜。

“空缺"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它的前后都有不同的词缀修饰,首段是“直截了当的空缺",像手,如果一个人的四肢中缺了手,生活该有多痛,多么艰难,第二段,像浮石,像你的 *** ,在我手掌的杯中,这些具象曾经那么亲密的厮磨过,掀开很深的 *** 浪花,至性至心,怎么会忘,突然有一个状貌酷似物入侵,作者当然心潮汹涌,空缺的沉重感再次袭来,读者也随之叹惜。

到此,笔锋不顿,紧接着,重点来了,“它的 *** ",再凑近,“它的毛孔″,一个“粗糙如砂",一个“像你的一样,闪着咸汗″,真的可以说是很丑陋了,可作者就是铭记于心,幻象中爱情已走火入魔了,他就是深深的沦陷,无法自拔。这种 *** 烙印对于性情中的凡夫俗女,一定会产生强烈共鸣。

终归,依然是 精准的空缺,把作者的思绪推向深渊,留在发白的记忆里,去做一切情人的手从未体验的探寻:另一个身体的本真。尾句是个完美的感悟总结了。

通读下来,整篇可谓文采飞扬,德里克不愧意蕴想象的高手,没有半句凌空高蹈的虚拟抒情,他把一个物品的缺陷美,结合自身的真实生活记忆,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味深远,引人思索。

阿剑赏析

新世界地图之一:群岛

文|沃尔科特

译|阿九

这个句子的尽头,雨会开始飘下。

雨的边线上,是一张帆。

慢慢的,群岛自帆的视野消失;

一个种族对港口的信仰

也驶入了迷雾。

十年的仗打完了。

海伦的头发是一片乌云,

而特洛伊已是烟雨茫茫的海边

一只盛满白灰的火坑。

细雨渐密,像竖琴的丝弦。

一个目光阴沉的男子用手指扣住雨丝,

把《奥德赛》的之一行轻轻拨响。

Map of the New World: I. Archipelagoes

At the end of this sentence, rain will begin.

At the rain's edge, a sail.

Slowly the sail will lose sight of islands;

into a mist will go the belief in harbours

of an entire race.

The ten-years war is finished.

Helen's hair, a grey cloud.

Troy, a white ashpit

by the drizzling sea.

The drizzle tightens like the strings of a harp.

A man with clouded eyes picks up the rain

and plucks the first line of the Odyssey.

阿剑赏析

我以为我从未读过德瑞克·沃尔科特,但其实不。他在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致辞《安的列斯群岛:史诗往事的断想》,很多年前在一本集子里读到,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只是忘了作者。就像我记不清拉美人的长相,比如老年的沃尔科特与马尔克斯。

我甚至去查询了一下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那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国圣卢西亚。

我一直相信,虽然一个诗人可以靠想像写作,就像李煜和普鲁斯特。但他所身处的具体方位与水土,会真实地影响他的文字。一个加勒比海岛上的男人,他所晒的阳光,吹的海风,嗅到的气息,贪恋的身体,岂是一个身居浙西山区的 *** 所能感受?

比如读诗。

南门兄转发了很多沃尔克特的诗,我选择其中的部分来读。同时也选择了一种任性而漫不经心的方式来记下一点感受而非点评。你要允许一个山民在大海边的失语。

他说,“这个句子的尽头,雨会开始飘下。”雨果然如此。视线从雨出发,走向帆,群岛,“一个种族对港口的信仰”。这是很自然又形而上的画面感。

然后他说,“十年的仗打完了”。经过海水,他来到了海的另一端——特洛伊。时间在海面上显然已没有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下。乌云般的头发与“盛满白灰的火坑”的城市,恰似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而雨还在继续。雨是“竖琴的丝弦”。就像契诃夫放在之一幕的 *** 一样,必须在后几幕打响。果然“一个目光阴沉的男子”(是那个盲诗人荷马吗?)拨响了“《奥德赛》的之一行”。哦,又回到了句子。我们知道,“这个句子的尽头,雨会开始飘下。”一场雨从此有始无终。

这是一首循环往复的诗,一幅画。这是一场打通时间与地理的雨。

他说,“诗必须适合朗诵,特别在圣卢西亚,语言文字要能够直接唤出形象与动作。”为此,我特意去查找了诗作的原文,企图尝试着朗诵。阿九先生的翻译近乎完美,只是原文中的长句子,那些修饰词不得不用逗号分开。关于特洛伊之战的简洁而有力的并列短语,又不得不用更多词语来连接。

一个山民对大海的了解,总是少了一点点海腥味。毕竟他说过,“诗歌是追求完美时流淌的汗水,但必须像塑像额头的雨滴那么清新,它把自然和大理石加以结合。”

嗯。

布鲁斯赏析

力量

文|沃尔科特

译|西川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羡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

我甚至可以理解

奔跑的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

她眼中含有某种对恐怖的默许

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

是这只野兽,他写下一切

并且自诩为生命的核心

布鲁斯赏析

锤子一样敲击灵魂的诗歌

—-浅析沃尔科特诗作《力量》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2017),诗人、剧作家、画家,代表作有史诗《奥麦罗斯》,短诗集《白鹭》,散文集《黄昏的诉说》,其作品多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政治、民俗和风景,1992年,他因作品“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力量》诗歌用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力与美,也赋予它独特的美学意义,草叶在泥土里不断呈现的绿意葱茏,仿佛像爱情般的充满期待,那样子夺人眼球的翠绿,何尝不是生命之力所表达的普通方式吗?碎浪和岩石之间的冲击,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基本原理,诗人把它理解为力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至于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诗人用奔跑的雄狮和惊惧的雌鹿之间的搏斗这样的画面,反衬出了力量与野性之间的共性。

当然,沃尔科特也并非亳无节制的歌颂所有的力量,甚至是暴力,那种以暴力作为生命核心的价值观,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也是诗人所唾弃的,任何无所顾虑违背规律和原则的力量就是野性更大化的暴力,它和人性是相反的结果。

平和的诗句,淡淡的写作方式,读来却是很震撼,它像锤子一样,声声敲击着读者的灵魂,促使人们思考并想象,比如生命的意义,比如战争与和平,比如国家和种族之间的关系和谐调发展等等……

南马赏析

爱之后的爱

文|沃尔科特

译|远洋

这一天将要到来,

那时,你会兴高采烈

迎接自我的抵达

在自家门口,在你的镜子里

互致欢迎,相视而笑,

并且说,坐这儿,吃吧。

你将再次爱上曾是你的自我的陌生人。

给酒。给面包。将你的心

归还给它自己,给这个终身

爱你的陌生人,这个你为了别人

而忽视过的人,这个用心懂得你的人。

从书架里取下情书,

照片,绝望的笔记,

从镜中剥落你自己的形象。

坐下。享用你的人生。

南马赏析

德瑞克·沃尔科特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更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他的诗因“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而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作品中,他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读他的诗,会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一种异域的独特的,有着强烈个人标识的风格。我想,能力越强的诗人,会呈现出越有辨识度的风格,那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和思想的混合体。

这次选择的一首诗,在沃尔科特的诗中风格并不是那样强烈,但“具有伟大的光彩”。对于那些宏大的,深刻的,具有某种共性的,会在岁月的沉潜中显示出它们的力量。这首诗可以说是个性中的共性,既有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有所有人在人生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首诗是认识和接纳自我的一首诗。对自我的认识,可以说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困难的一件事。在传统的“哲学三问”中之一问就是“我是谁?”而后两问是之一个问题的延伸。时至今日,这个哲学命题依旧没有解决。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说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可是,这只能证明我是存在的,但还是不能说明“我是谁?”尼采主张的是“超人哲学”,唯意志主义,自诩为太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之一卷开篇部分)。当然,“我是太阳”这只是人生理想的一种表达。在这里,“我”更接近神的身份。在中国,庄周梦蝶早就家喻户晓,我到底是蝴蝶还是蝴蝶的一个梦,无法分清,充满哲学的思辨。这个问题并非简单,也许哪一天探索出了宇宙的秘密,方能揭晓。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思考。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对自我充满了怀疑,甚至是敌意,这样,怀疑和否定就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会不知所措,会犹豫不决,会惶惶不可终日。而这些,会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这一切,终会在时间中慢慢化解,自我和自我的和解。对于喜欢思考的人而言,有两个“我”,一个是旁观者的我和被观察的我,而这两者之间并非一致,这也是痛苦的来源。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也就是说有三个“我”。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简单来说,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化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沃尔科特在这首诗中写到:

这一天将要到来,

那时,你会兴高采烈

迎接自我的抵达

在自家门口,在你的镜子里

互致欢迎,相视而笑,

并且说,坐这儿,吃吧。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在自我的调解下,本我会和超我会达成和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消失,会“会兴高采烈”;另一种分析是,是旁观者的“我”不再排斥被观察的“我”,完全接受我这个个体在世界上的存在。

“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在他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既然如此,存在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我就要接纳“我”的存在。到这一步,已经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的过程,是一种深刻的认知。

你将再次爱上曾是你的自我的陌生人。

给酒。给面包。将你的心

归还给它自己,给这个终身

爱你的陌生人,这个你为了别人

而忽视过的人,这个用心懂得你的人。

在这一节,作者写到不仅是接纳自我,而是爱上自我。这是对自我的彻底拯救。能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个人的只能是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爱上自己并不比爱上别人容易。说到底,“我”才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终极意义,一切的意义因为“我”才得以成立。善待“我”就是善待这个世界,善待存在。

从书架里取下情书,

照片,绝望的笔记,

从镜中剥落你自己的形象。

坐下。享用你的人生。

当我们真正的接纳了自己,爱上自己,我们就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哪些“绝望的笔记”。爱自己和爱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致的,要爱一切而非仅仅是喜欢的那部分,这样,才能“享用你的人生”。那么,这首诗的标题“爱之后的爱”就可解读为:理解爱的含义之后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在这首诗中,我们依旧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我们知道每一个自我都是存在主义中合理的部分,那么首先要爱上自己,也才能真正地接受和喜爱这个世界。诗歌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真相,它最动人的是试图寻找真相并对这个世界有着持久的温情。

我想,一首好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诗学意义上,更应该带来某种深刻而广泛的思考,让我们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现代诗歌强调人本主义,在这个后现代碎片化时代,面对人类生存的思想危机,这样的思考有着更加实际的意义和持久的温度。

平 台

特邀顾问:于 坚 沈天鸿 余 怒 李 云

方文竹 孤 城 沙 马 张建新

张远伦 杨碧薇

主 编:参 玄

点击留言

沃尔科特的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