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这部神剧绝对值得一看(切尔西小说)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直以来,医生都被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
他们是每个患者的救星,是面对死神时的王牌,甚至,是上帝。
然而,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正是这种刻意夸大的形象让许多人都误解了医生这个职业。
所以,今天影sir决定推荐一部医疗剧。
它并不红,但却可以让我们正视医生这个职业。
《周一清晨》
Monday Mornings
说起医疗剧,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剧《豪斯医生》。
或者《实习医生格蕾》。
相比之下,这部《周一清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影sir也是偶然之间发现的这部剧,但刷完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数一数二的医疗剧。
豆瓣评分高达9.0
被不少人奉为「神剧」。
这部剧不像其他医疗剧有一个明确的主角,它所描绘的是医生的群像。
每个医生的性格天差地别,治疗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是这所医院里最顶尖的医生,挽救过许多患者的生命。
最让影sir眼前一亮的,是这部剧的切入点。
它既不把重心放在人情冷暖上,也不把中心放在医生形象的塑造上,它想讲的其实是医生们的失败。
片名《周一清晨》,指的便是在311会议室举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例会」。
由医务主任哈丁·胡顿主持。
这位胖胖的戴着黑框眼镜的医生,每次都能不紧不慢的指出医生们做错的地方,不管手术成功与否。
与其说是讨论会,不如说是批斗会。
每一位医生都有可能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而他们犯的错也不尽相同。
就像泰勒·威尔逊。
他医术高超,总能在之一时间内找到治疗的对策,甚至对病人也很温柔。
这样的医生,照理说是完美的。
但在之一集中,他就失败了。
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脑中长了肿瘤需要立刻手术,但在手术中,小男孩大出血死了。
所有人都安慰泰勒,告诉他,他已经尽力了,小男孩死亡是早晚的事,这不是他的错。
然而,在例会上,医务主任哈丁·胡顿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的错误所在。
小男孩的大出血不是意外,他的父亲患有一种凝血障碍的病,而这种病,是遗传。
就像胡顿所说:
“这孩子本就命在旦夕,但他昨日之死,却是因为医生的自大。”
这个例会,让每一位医生都能直面自己的错误,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是否失败过,不能作为判定一个医生好坏的标准。
在这里,每个医生都有过疏忽,都因为疏忽导致病人去世。
这部剧的故事改变自桑贾伊·古普塔尚未出版的小说《切尔西综合医院》。
桑贾伊·古普塔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颇为陌生,但其实他是一个很牛逼的人物。
他既是美国CNN的首席记者,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医生,曾在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上为一名12岁的海地女孩动手术,成功的取出了她头盖骨中的水泥碎片。
再加上有《波斯顿法律》的导演比尔·德埃利亚保驾护航,这部剧的品质自然没话说。
在这部剧中,医生面临的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失误,但更多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其实是道德困境。
影sir就说两个例子。
之一个,病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已经到了不进食的地步,里奇伟医生决定铤而走险,切除他的大脑中控制强迫性思维的神经。
但这样,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比如改变性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例会上讨论时,几乎没有人赞同里奇伟医生的治疗 *** 。
但如果不治,这位患者最终的下场就是活活饿死。
第二个,朴医生。
朴医生在本剧中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他不像别的医生会说一些好听的委婉的话,他永远很直接。
“手术不做,就会死。”
“这个手术之前有过例子吗?”“有过。”“治好了吗?”“死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胡顿很头疼。
他还特地安排了一个道歉联盟,去教朴医生学习如何与病患、病患的家属交流。
然并卵,朴医生还是我行我素。
很多人会觉得,他不通人情,但在影sir看来,这反而是一个很棒的医生。
医生不需要为态度道歉,他们只需要对治疗方案负责。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抱怨医生的态度差,但换种角度想,他们的存在到底是为了安抚病人和病人家属,还是为了治好病?
去年的国产纪录片《人间世》探讨的也是这个主题。
但有一天,朴医生遇到了一名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拒绝接受任何治疗,而朴医生无可奈何。
于是,他只好请来胡顿,在胡顿的耐心劝说下,小女孩终于被感动,决定接受治疗。
影sir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告诉大家,人无完人,医生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他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道德困境,并且无能为力。
最让影sir印象深刻,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小女孩。
她被马蹄踢伤,胸腹大量积血,只有抽出血才能活下来,然而这个治疗 *** 与她的信仰相悖,所以她决定放弃。
维兰纽瓦医生看不下去,偷偷给她进行了治疗,小女孩也成功的活了下来。
出院后,小女孩找到维兰纽瓦医生,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命。
但是下一句话,让影sir愣住了。
她说:“但是我从此失去了信仰。”
如果这些难题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怕是怎么做都觉得不对吧。
是啊,医生很多时候都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切除了脑瘤,可能会失去嗅觉;
治好了疾病,可能还会被患者倒打一耙。
这些都是医生们难以诉说的苦,只能自己默默的咽下。
但没有人因此消沉,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
在每一周的例会上,他们陈述手术细节,面对错误,直面自己的失败。
只有不断的回头审视自己,才能进步,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