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半岛(还在排外大家早已血脉相连伊比利亚半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pixabay.com
撰文 | 闲 鲤
责编 | 陈晓雪
● ● ●
今天,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为老龄化的西欧各国注入了经济活力。与此同时,一些声音却担心新鲜的亚非面孔会颠覆白人地位,极端右翼党派甚至威胁要用武力赶走“外来者”。
实际上,如果要追溯历史,大部分欧洲本地居民其实也是外来移民的后代。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学者更是通过古DNA研究进一步指出:伊比利亚半岛近8000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移民史。来自东欧、北非、地中海东部等地的古代人群曾多次迁入该地区,并融合成了现代的西班牙、葡萄牙人。3月15日,这一研究结果在Science杂志发表 [1]。
伊比利亚半岛卫星图(图片来源:NASA|Wikimedia Commons)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端,形成了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这三个国家。它的北部与法国接壤,而最南端隔着地中海,与非洲大陆只有14公里之遥。
因地处要冲,伊比利亚半岛担当着洲际人口流动“十字路口”的角色。古文献记载显示,东边的腓尼基人、罗马人,南边的摩尔人都先后迁入过伊比利亚半岛,一度占地为王。闻名遐迩的阿尔罕布拉宫,就是来自北非的 *** 统治者在西班牙南部修建的。
如果说伊比利亚半岛是个表演舞台,那么这些古代移民的“演出时间”可都不算长久。特别是随着西班牙基督徒“复国运动”、“收复失地运动”的展开,外来人口建立的王国全部变成了历史云烟。不过,虽然他们的政权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基因是否还流淌在当代伊比利亚半岛人血脉中呢?
阿尔罕布拉宫由北非 *** 统治者所建(图片来源:Jebulon | Wikimedia Commons)
为了解答这些历史谜题,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采集了伊比利亚半岛约9000年来的人骨遗存,尝试用骨骼中残存的 DNA 来解读人群迁徙的历史。
研究首先发现,外来人群的基因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流入伊比利亚半岛。在此之前,半岛居民在血缘上和本土古人类更为接近。可是随着人口流动和通婚,半岛西北部人群的基因里出现了大量中欧地区狩猎采集民的成分。尤其是进入新石器和红铜时代以后,基因流动的趋势愈发明显:半岛各地人群都变得与当时的中欧和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亲缘关系最近,反而没有继承多少本土古人类的基因特征 [2]。换句话说,从那时候起,伊比利亚半岛就已经是外来人口后代的天下了。
西班牙著名的 ElMirón 洞穴,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基因检测显示,这里的古人类与伊比利亚半岛早期居民血缘关系很近。(图片来源:Gabinetede Prensa del Gobierno de Cantabria | Wikimedia Commons )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伊比利亚半岛迎来了青铜时代,而人口流动趋势也转变了风向。在距今4500年前,东欧草原民族的后代也来凑热闹,参与进了这场移民大潮。最开始,他们与伊比利亚本地人共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可随着时间推移,东欧人后代的势力逐渐壮大,并引发了剧烈的“人口替代”过程。基因检测显示,青铜时代伊比利亚人近40%的常染色体基因以及100%的Y染色体基因都来自于东欧草原人群。这意味着,东欧人后代很可能已经成为了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人口的主体。
自此以后的数千年里,北欧、中欧和地中海北岸人群的基因也络绎不绝地流入伊比利亚半岛,这与史书中有关希腊人、罗马人殖民事件的文字记载不谋而合。可是,史书中也同样记载了北非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伊比利亚半岛。这些故事能否在基因里找到证据?
为此,研究者将各时期人骨中残存的 DNA 与北非人群进行对比,发现北非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红铜时代。而之前的考古学者也曾在红铜时代的半岛考古遗址中找到过非洲“进口”象牙,这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古代人口跨越海峡的洲际流动。由此可见,大量北非移民进入欧洲可不是21世纪独有的现象,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渊源的。
尽管北非人群在红铜、青铜时代对当地人基因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小,但在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沿岸之后,有大量的北非人涌入伊比利亚半岛,把他们的基因融合进了当地人群之中。北非人移民的另一波 *** 发生则在公元8世纪以后。当时,信仰 *** 教的“摩尔人”率领数千人大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些能征善战的 *** 军队面前,西班牙本地人完全不是对手,从国王到平民战死无数。结果,北非人只用几年的时间就快速攻占了西班牙大部分领土,并统治了约800年之久。在此期间,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非 *** 人口明显扩张,当地人体内“北非来源基因”的占比也较高。
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等场”,北非统治者在伊比利亚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西班牙北部残存的天主教军队多年卧薪尝胆,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逐步收复失地,而大批 *** 则被驱逐出半岛,北非人对当地的基因影响日渐式微。时至今日,伊比利亚人体内的北非来源基因比例已经远远低于 *** 统治时期。
北非摩尔人建立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图中绿色部分),也被称为“白衣大食”或“后倭马亚王朝”(图片来源:Alexandre Vigo | Wikimedia Commons)
值得一提的是,北非人的基因几乎从未流入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人群中。巴斯克人是居住在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民族,也是整个西欧地区唯一不说印欧语的民族。因为其语言与众不同,许多人曾猜测他们是当地最古老居民的后代。不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却否定了这种猜想。研究者认为,巴斯克人虽然没有北非基因特征,但他们也是中东欧移民的后代,并不能代表所谓“原始、纯正的”伊比亚人。
在历史上,人类经常陷入“民族血统纯洁性”的幻想之中。从二战时期纳粹的种族屠杀政策,到当今针对特定族群的恐怖袭击,这些事件中多少都有“维护民族血统”的思想作祟。然而,所谓的纯正血统其实是个伪命题。正如此次研究所揭示的那样,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本就是欧、非两大洲古代移民融合而成的,他们的祖先来源非常多元。既然人人都是“混血儿”,那么就没有什么纯正与否的说法了,而若是以此为依据实行排外主张就更站不住脚了。
或许,这也是古DNA研究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吧。
参考文献
1. Olalde, I., et al., The genomic history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over the past 8000 years. Science, 2019. 363(6432): p. 1230-1234.
2. González-Fortes,G., et al., Paleogenomic evidence formulti-generational mixing between Neolithic farmers and Mesolithichunter-gatherers in the lower Danube basin. Current Biology, 2017. 27(12): p. 1801-1810. e10.
制版编辑|皮皮鱼
更多精彩文章:
570万年前的克里特岛足迹化石或为早期人类留下?| 人类演化
1.8万变13万,人类最早抵达美洲的时间遭颠覆?
点击“”,与知识分子一起悦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