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队训名言(那些对自己特别狠的人脑子里都是怎么想)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3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各位,你只用五分钟就可以读完这篇回答,但我希望这五分钟能让我有机会帮助到你。
问题描述里问的是原动力,我不仅告诉你原动力是什么,还告诉你怎么获得并维持这原动力。(暂时写这么多,应该还会更新,觉得写得好的请点一个感谢,让更多人看到,谢谢各位。)
1.
小时候我很喜欢打暗黑2,我喜欢用法师和亚马逊。但是我加点除了必要的穿装备所需的属性之外,法师我全点智力(精力),亚马逊全点敏捷。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的法师和亚马逊都是脆皮,地狱难度血鸟碰我一下我就死,至于挑战巴尔和迪亚波罗更是不敢想。
当时一起玩的小伙伴,有不少高手。他们指点我说,你这样加点是不对的,你要点体力,点智力没什么用,这样人物就没那么容易死了。但那时的我固执的很,法师的天赋不就是魔法,不点智力点什么;亚马逊这样的弓箭手,不点敏捷点什么。于是我还是从来不点体力。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说。
很多小伙伴在几个月之后,都陆陆续续过了地狱巴尔,只有我还在一点一点的探索着鲜血荒地,在每一个角落留下我孤独的尸体陪伴着怀特。
只是又几个月过去,大家在讨论哪个符文之语哪套搭配刷Boss不容易死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满血吊打巴尔和迪亚波罗。他们都惊讶于我的技巧竟然是如此的娴熟,可以避过所有攻击,却不知道Boss碰我一下我就得跑尸。其实我玩这个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跑尸。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我一次一次的倒在迪亚波罗面前,一次一次的跑尸,一次一次的折磨自己,究竟靠的是什么?
我想你会说靠的是偏执,或者是一定要战胜巴尔通关游戏的信念。其实都不是,我靠的是怒。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一个字,怒。什么是怒?王小波说过一段话,大家都耳熟能详: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怒,起源于无能,导致了痛苦。那时候小小的我体内藏着大大的愤怒,巴尔让我愤怒,迪亚波罗让我愤怒,连我自己也让我愤怒。我愤怒自己为什么这么容易死,我愤怒为什么别人都打得过它我却不行。这愤怒在战胜它之前无法得到宣泄,于是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倒在冲锋的路上。在旁人看来我是在折磨自己,在我看来,我是想让我奔涌的怒气有一个宣泄口。
我是如此的讨厌迪亚波罗,以至于他每杀我一次我都在本子上记他一笔。我暗自发誓,他杀我一次,我日后就要杀他两次。直到有一次,倒下的那个不是我的时候,我去看我的小本子,不多不少,七个正字,虽然我以后杀了他远远不止七十次。但是我能察觉到,从我战胜迪亚波罗的那一刻起,我就没这么爱这个游戏了,因为我的愤怒用尽了。
2.
看过《让子弹飞》的朋友都知道,是什么让张麻子攻破了黄四郎的碉楼?怒。
看过《英雄志》的朋友都知道,是什么让秦仲海的饿鬼攻到了京城?怒。
看过《缥缈录》的朋友都知道,是什么让姬野开创了一个盛世?怒。
这么一说看起来这似乎有点偏题,因为这前两样事情说的是很多人。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怒可以让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当然也可以让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多次。这无非是100×1还是1×100的问题。只不过区别在于,当怒放在很多人身上,战胜的是胆怯和懦弱;放在同一个人身上,战胜的是他的自卑和自负。
人的灵魂都有两面,反面是自卑,正面是自负。二者的交替推动着我们前进。很多时候我们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控制:
我怎么可能连这个都做不到!这是自负。
我怎么可能连这个都做不到…这是自卑。
太多自负容易刚愎自用,太多自卑容易望而却步。而唯有在愤怒的时候,在想宣泄的时候,感觉到憋屈的时候,才能忘却这两者,只看向山顶,忘记了脚下的泥泞。
所以我看到很多答案提到,他们说这些人是因为习惯了从做好一件事情获得成就感,因而不断的加强这样的正反馈循环。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各位,没有哪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情绪能够让人持续的折腾自己,逼着自己前进。生活中能够持续鞭策你的,大多是痛苦、虚荣、嫉妒、愤怒这些最负面的情绪。而那些提倡积极情绪作为原动力的朋友,可能没有察觉,其实潜意识里你不是渴望褒奖,不是想获得成就感,而只是担心,如果没有做好,就会让自己因为得不到嘉奖而失意、痛苦,而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远离这痛苦。
为什么有很多人追求完美,是因为他们喜欢完美的东西吗?我想不是,大概是因为他们比较讨厌那些不完美的东西,这种丑陋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所以数学家追求简洁漂亮的公式,程序员追求简洁漂亮的代码。
所以本质上来说,前进的动力,往往不是向往光明,而是想远离黑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怒是我的原动力,因为我想宣泄掉这怒气,不想让自己一直被无能所包围。
这时,我们再来看凯尔特人队的队训名言:
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 ?
我们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换成积极的情绪:
What pleases more, the pleasure of dating or the pleasure of championship?
是不是少了一点点味道?
以前我看《纸牌屋》,喜欢道格是因为他说了这么一句:
I’m Doug and I’m an alcoholic. One of the things I do for a living, is count. I count votes: yays, nays, neutrals, abstaining; I’m good at it. But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 I do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ork. It’s the number of days since April 4th, 1999; as of this morning that’s 5185.
The bigger that number gets, the more it frightens me, because I know all takes is one drink to go back to zero. Most people see fear as a weakness. It can be. Sometimes for my job, I have to put fear in other people. I know that's not right. But if I'm honest - like the Four Steps asks us to be - I have to be ruthless. Because failure's not an option.
The same goes for my sobriety. I have to be ruthless with myself. I have to use my fear. It makes me stronger. Like everyone in this room, I can't control who I am. But I can control the zero.
Fuck the zero.
所以,负面情绪,才是我折磨自己的原因。别人看来我在折磨自己,而在我看来,我只是需要一个宣泄口,就像一个尿急的人急匆匆的寻找着卫生间。
3.
写完了原动力是什么,接下来说一说我平时怎么维持。很多人可能要好奇,难不成我现在折磨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包含怒气、需要宣泄的?其实说实话,是也不是。因为成年的我已经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负面情绪有时候会影响理智的判断,还是需要控制。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有一种平静的愤怒。有些答主把这种情况解释为理性,我认为欠妥,具体的结论请各位看过我的后文再自行判断。
武林外传第四十四回《吕秀才误收嗜血徒,白展堂临终吐心声》,这一集里秀才教了公孙乌龙三句话:
一.他是来寻仇的吗?
二.他会伤害你吗?
三.他非得死吗?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再动手。
道理很简单,通过几个问题,拉长了公孙乌龙动手的时间,目的是想让他不要因为一念之差就决定动手。而现在,我面临的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的。对自己狠,说白了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一遍一遍的折磨自己。通过问自己几个问题,让自己在放弃之前多想一想。因为有的时候放弃也不过是一念之差,过了这一阵就好了。
一.我尽了我更大的努力了吗?
二.我还有机会做得更好吗?
三.我非得这时候放弃吗?
问过自己这三句话,再做决定不迟。不要小看这三句话的力量,如果你能做到每句都如实回答,不骗自己,相信你一定能在折磨自己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所以,所谓平静的愤怒,也蕴含在这三个问题里。我时常在我想放弃的时候这么问自己,我的骄傲呢,我的坚持呢,我的自负呢,怎么用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就退缩了?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激励, *** 自己那脆弱的自尊心。这样 *** 的结果,就是让我有一种小范围、可控的愤怒,鞭策着我不断前进,又不让我忘记理性。
以及,纪伯伦曾写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共勉。
4.
一位朋友看过之后写下这段话给我,各位可以自行鉴赏,我觉得本质上和我说的是一个意思:
举个例子卢云和秦仲海有什么区别?他们都会折磨自己不肯屈服。区别在于,一个在于信念一个在于恨或者说怒。一个是自讨苦吃一个是逼不得已。当然他们都愤怒,一个原因在内一个在外。出发点不同,高下立判。在内的原因就是我说的原动力。
怒气有时尽,信念可长久。
世界上分两种人,一种粉饰太平得过且过自欺欺人。一种求真求善求完美无瑕求无愧于心。前者会循规蹈矩迎合这个世界。后者会将自己的灵魂清清楚楚地摘出来区别于众生。也就是你说的用力地生活。这个过程其实是相当辛苦的。不仅要克服自身的种种问题还要面对冷酷的现实。就好像万有引力,维持和上升才需要做功。
当然生活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愤怒。我看缥缈录真的一度以为人生的动力就是恐惧,对已失去事物的恐惧对将失去事物的恐惧。恐惧迫使你不得不努力抓紧一些东西。而你抓住了一些东西就会想要更多的东西。但是恐惧是个无底洞啊,填不完的。和欲望一样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那些活得不用力的也分两类。一类是知足常乐,一类是想要却不付出。前者克制恐惧,后者生活在恐惧中。但是这两种人活得都不清醒。
人们当然都会本能地规避痛苦,说到底只是方式的高下之分。真的活得清醒用力的人,往往都是些自讨苦吃的人。而他们吃苦可能会源于逃避痛苦,但追求的不是到一个所谓的没有苦难的天堂也不是有朝一日再也不用愤怒。而是为了成全自己的信念,为了深刻,为了不鄙视自己的灵魂为了自己可以过得了自己那一关。讲道理这样活得才像人,但是这样活得很累反过来说得到的快乐也更高级更真实。叔本华说自己把一生都献给了真理。想不想成名想不想家财万贯,肯定想啊。但他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日复一日探索真理写作为了什么,必然不(只)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他真的在乎这个东西。
结论就是,原动力是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你认定要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东西,或者说一种清醒的生活态度)。并非所有人都有信念,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那么要怎么维持原动力?我觉得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儿。你对自己狠,就是在维护你的信念,你的信念得到了强化,反过来这种感觉会让你继续狠下去。
简单来说,走得越远越不会停下。
而那些在之一步第二步就放弃的人,也就这样了。愤怒,欲望和恐惧会支撑着你走的更远一些。但是唯有信念才能让你一直往前走。
但是我个人觉得啊。仅仅是个人觉得,知足常乐也没什么不好。和那些用力生活的人相比,前者贴近生活,后者接近灵魂。
5.
我以前写过一些回答和文章,都是和这个话题相关的,权当做彩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你
/answer/127767199
年轻的时候就不能活的太舒服。
以前听到过一首歌,最后一段歌词作为结尾和大家分享:
其实我也常跟自己说人要学会知足而常乐可万事都一笑而过还有什么意思呢——《活着》
以上,祝好。
✎
原创不易,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小小帮助的话,
欢迎收藏以及推送给你的朋友,
不胜感激。
~
欧美留学好
土豆吃到饱
不如来香港
我们帮你搞
点击左下方 可进入作者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