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特大帝(一条从国王到皇帝不可逾越的鸿沟《英该)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9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要知前事如何,请点击以下链接,更多之前章节请见内菜单栏。
第七章 北海帝国 (1)
第七章 北海帝国 (2)
第七章 北海帝国 (3)
第七章 北海帝国 (4)
正当卡努特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历史地位再向上拔一个高度时,突然有人为成就他的伟业,自己送上门来了。
西元1026年,挪威国王奥拉夫·哈罗德森(Olaf Haraldsson)趁着卡努特不在丹麦,联合瑞典国王阿南德·雅各布(Anund Jacob)入侵丹麦。
卡努特迅速做出反应,集结了600艘战舰奔赴丹麦救火。其中他的座舰就有80米长,而一般的维京长船不过才20多米。哈罗德森和雅各布见卡努特来势汹汹,也不敢硬碰硬,先将舰队退到了一条河里,又在上游筑起了一座水坝。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水坝不要用来防洪或者发电的,因为等卡努特的先锋船队一驶进河口,哈罗德森就立刻下令毁掉水坝。顿时白浪滔天,无数英格兰人和丹麦人葬身鱼腹。
经此一役,卡努特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而挪威人和瑞典人见好就收,也撤出了丹麦。
虽然首战不利,但战局的主动权却被卡努特牢牢地掌握在了手里。仗着人多势众,卡努特一路蚕食过去。不到两年的功夫,就占领了整个挪威和瑞典南部地区。哈罗德森则不得不跑到另一个维京人国家—基辅罗斯,去政治避难。
两年后的西元1030年,哈罗德森又卷土重来,打算重新夺回挪威。可惜还没碰到卡努特的正规军,就在一次战役中被一帮挪威农民给群殴死了。他的一个同母异父弟弟也参加了那场战役,侥幸捡了一条命。十六年后,这位挪威王子会完成他哥哥的遗愿,将挪威王位从丹麦人手中夺回。
这里先闲话几句奥拉夫·哈罗德森。这位挪威先国王没想的是,自己死后虽然没被请进挪威的太庙,却被供在了许多东正教的教堂里。原因很简单,他死后被封圣了。
而封圣的原因又是因为在移墓开棺时,人们发现他的尸首居然肉身不坏,而且头发和指甲都张长了。我觉得他的尸体没有腐烂很可能是埋在了北欧的冻土里,在常年零下40度的地方,想发酵长毛,变成粽子估计也不容易。至于长头发和长指甲,这真不是尸变,稍微有些科学常识的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本书不是科普书籍,就不做解释了。
哈罗德森不仅有福享受教堂里的香火,他自家的香火也通过他的女儿萨克森公爵夫人传到了很多欧洲王室。而这其中就包括一千年后现在的英国王室,然后又由于英国和挪威的姻亲,他的基因最终传回了挪威王室。
哈罗德森一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基本就没人敢和卡努特叫板了。此时的卡努特已经坐拥四顶王冠:英格兰国王、丹麦国王、挪威国王、外加瑞典国王(仅限南部部分地区)。
而周围那些盘踞在现今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瑞典北部地区的各个小国也不用过招了,干脆直接向卡努特俯首称臣,乖乖上交保护费。自此卡努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拥有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霸权,将几乎整个北海变成自己打造的帝国里的内湖。
在当时的欧洲天主教世界里,卡努特俨然成为了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外的第二号强人。而作为头号强人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II)和卡努特的关系还相当得铁,不但邀请他去罗马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还和他并排而坐,称兄道弟。
再纵观英国历史,卡努特所达到的成就和控制的疆土面积,直到地理大发现后17世纪的大英帝国才能够超越。
做为多个王国的CEO,卡努特除了武功,也做了些文治,比如建立环北海经济合作区(都是他的地盘,商人做买卖也少交了关税),整合货币,编纂法令,保护教堂和历史文献。由此英格兰和他所控制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他的统治时期下,英格兰人民过上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日子,至少没有维京人来骚扰了,因为有哪个海盗敢来海盗头子当国王的地方捣乱。而英格兰的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以后威廉的诺曼王朝的强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后世的史学家们对卡努特的评价很高,说他是英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国王之一,称之为卡努特大帝(Cnut the Great)。
其实称他为大帝,完全是中国式的译法。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伟人卡努特。因为就算卡努特头上顶着再多的王冠,也不可能成为皇帝。称帝对他来说,是既没有自身的需求,也没有外在的条件。
这话似乎听上去有点奇怪,按照中国的历史实践,地盘比卡努特小得多却称帝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那为什么卡努特不把自己手上这几个地盘合并成一个国家,然后自己称帝呢?
首先,之一问题就是,英格兰,丹麦和挪威是三个不同的民族性国家,历史上从来就不曾统一在一起过。虽然他们都算是日耳曼人的分支,但是在语言文化风俗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你既是百度又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的老板,虽然三家都是互联网公司,但是你要想把这几家公司和品牌整合成一个,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品牌的认同度,企业文化的整合都是问题,而且合了还不一定就能好,不是三家公司首字母一拼,改名叫BAT,就能腾飞了的。
既然合并公司都这么麻烦,就更不要说合并几个国家了。就连后世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都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苏格兰人对英国的这个整体国家概念的认同度一直都不高,直到现在还总想着搞独立。
再者中世纪欧洲长期处于分裂,封建分封制盛行,几乎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式的大一统国家的土壤。欧洲的君主们很少有野心想一统欧罗巴,能把自己手下那些诸侯管好别闹事,就算烧高香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不是说谁地盘大,谁就能从国王升级当皇帝的。虽然历史上有些英王也包括卡努特本人,用一些隐讳的,吹毛求疵的头衔多少表示自己有比当国王更高大上的理想。但是谁也从来不敢公开向全欧洲宣传自己是皇帝,让教廷给他加冕。因为做皇帝是要有道统的,我们以前说过欧洲每个主要国家的王室都是有道统的,更别说皇帝了。
在欧洲,这个皇帝的道统源自罗马帝国。包括后来的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他们都是自认为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朔。
而后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由于实在和罗马帝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维多利亚女王想称女皇,只能借印度的光。籍着继承印度莫卧王朝的正朔,在印度过把女皇的瘾,而回到英国,她还只能是女王。等后来印度独立了,英国王室这个皇帝的称呼也就不能再用了。
所以不是说你胳膊粗,你就能当皇帝那么简单的。这就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之前的那个萝卜还在坑里呢,别的萝卜再着急也没地方种。
当时在中世纪的欧洲,占着这个皇帝坑的就是,号称继承西罗马帝国道统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且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常常同时拥有罗马人民的皇帝,以及意大利国王这样的头衔。
虽然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曾经说过,神圣罗马帝国是既非神圣也非罗马(伏老夫子不信皇权,所以嗤之不神圣,而且这个神马帝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和最初的罗马帝国确实也扯不上多大关系),但是只要这个什么也不是的神马皇帝还在位,卡努特顶多也就关起门来,让自己的手下喊自己两声“万岁”过过瘾罢了。
不过后世倒有那么一个牛人,一看坑都被别人占着呢,一生气干脆自己给自己挖个坑种上了。一时间上,欧洲这片菜园子一下子出现了三个萝卜(还有一个是俄国沙皇,由于姻亲的关系从东罗马帝国继承了道统,所以沙皇俄国也自称是第三罗马帝国,而沙皇在俄语里的意思就是凯撒(罗马皇帝的专用词))。
后来前两个萝卜(神马萝卜和沙俄萝卜)看着第三个萝卜实在不顺眼,于是三个萝卜大打出手,来了一个三萝卜会战。结果前两个萝卜被打败了,神马萝卜不但被起了出来,还被迫把自己身后的那个坑给填平。(这就是发生在西元1806年的三皇会战,弗兰西斯二世在战败后,被迫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号,神圣罗马帝国自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那个自己种自己的萝卜就是-法兰西之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不过拔出萝卜带出泥,拿破仑在把别人起出坑后没多久,也被别人给起出来了。
好了,讲了半天种萝卜拔萝卜的道理,就是想说明无论种还是拔,在欧洲这片土地上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你欧洲人长得白,就能从王变成皇的。
所以说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位多国CEO卡努特大帝并不具备把手里的几个资源捆绑上市,做大做强的市场条件和思想觉悟。不仅如此,刚刚小有成就的他,就开始忙给自己的儿子分家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