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一座经典建筑跨越半世纪的回归巴塞罗那)

heiwantiyu 22-08-12 6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8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经典作品档案系列第3篇全文 3800 字,预计阅读 10分钟

01

项目介绍

1929年建成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栋建筑当时作为世界博览会德国展区办公场所,也用于开幕式期间接待西班牙阿方索十三世国王以及德国官员。via:mie *** cn.com与世博会上的其他展馆不同,密斯把巴塞罗那德国馆理解为纯粹的建筑而不是别的什么,其它展馆可能容纳艺术品或者雕塑等展品,这栋建筑则没有刻意展出什么,除了一座雕塑和几件专门为建筑设计的家具(巴塞罗那椅子或称密斯椅)之外,建筑本身没有展出任何展品,或者说建筑就是展品本身,建筑整体也体现密斯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虽然在当时作为一个临时建筑媒体报道上并不多,但在同年世博会其它建筑几乎都是历史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采用现代的建设方式迅速落成的情况下,密斯的这座展馆在其中则显得特立独行,其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不免给当时的建筑界带来一定震撼。同年意大利展馆巴塞罗那德国馆被看作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到来的标志,也是西班牙本土建造完成的之一个现代主义建筑杰作,但这栋建筑的经历却有些坎坷,先是建成六个月左右便就拆除,而后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02

建造经历

一战后,德国于1924年实行了道威斯计划,国内经济开始复苏。由于1927年由密斯组织的魏森霍夫住宅展(Weissenhofsiedlung)的巨大成功,密斯在德国国内声名鹊起,德国 *** 在1928年把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整个展区设计及建造工作都交给了密斯,而次年世博会就要举行,也就是说建筑师需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德国馆的设计和建造,而在同时密斯也在忙于设计建造吐根哈特别墅(Villa Tugendhat)。

via:wiki Villa_Tugendhat

设计虽然预算有限工期紧迫,但却给了密斯充足的创作空间。德国 *** 希望这座场馆能够在设计上展现当时德国的自画像:民主、文化进步、繁荣及和平主义。负责展馆项目专员格奥尔格·冯·施尼茨勒认为,新的场馆应当“向新的时代发出呼唤”。密斯得以在这个作品中发挥了他逐渐成熟的抽象派绘画的空间构成手法,成为其职业生涯设计风格开始明确成型的里程碑式作品。密斯绘制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早期的平面草图密斯绘制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早期的透视效果室内透视密斯绘制的巴塞罗那馆室内效果项目最初选址是与法国馆共用场地,但由于设计理念上的问题,喜欢安静的密斯没有选择这个用地,而是采用了位于“西班牙民俗村”坡下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远离巴塞罗那街道的喧嚣,但处于前往“西班牙民俗村”的路线上,这个村落也是当时博览会上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场馆本身也作为博览会参观者前行路线上的一个休憩之所。最后选址及建筑总平面由于场地的更换,密斯于1928年6月7日与9月19日先后两次到访现场才确认了最终用地,而世博会开幕时间则在1929年5月20日,所以整个建筑设计建设周期大概是9个月份,根据密斯档案馆的记录,实际的建造时间只有仅仅3个月,项目的周期可以说是非常紧促。1929年密斯于德国馆建造现场现场施工照片记录时间的紧张让整个项目从设计到选材到最后现场施工的意外频出,又因为材料导致造价高昂加上后期预算上的削减,以及密斯对当时一些实际情况的妥协,可以说直至1929年5月26日开幕时建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1929年建成历史图片开幕式上戴着高帽的密斯

03

建筑空间

德国馆平面 via:Mies Van Rer Rohe The Built Work建筑空间整体较为简单,轮廓近似矩形,建筑主体放置在一个尺寸大小为56.62米×18.48米的石灰石贴面基座上,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8根镀铬十字形截面的钢柱支撑起屋面,使得屋顶部分和建筑围护墙体相脱离,让建筑的屋顶似乎是漂浮其上,创造出一种屋顶失重的效果,而屋顶的悬挑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觉。同时室内空间得到释放,于是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室内外空间便处于一种暧昧的状态,不同材质颜色、透明和半透明的材质应用则在建筑之中塑造出一个完全流动的开放空间。

via:mie *** cn.com

整个建筑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前场,由入口区域和一个大水池所定义。在这里,墙的不透明性、玻璃材质的透明性和水的反射之间存在着有趣的空间关系,而在入口区域对面的角落是一个较小的辅助用房。©️Flickr-gondolas核心展厅,室内采用了不同大理石、石灰石、玻璃材料等材料的墙面建造围合。红色的窗帘,黑色的地毯以及玛瑙墙面黄色的色彩,组成了德国国旗三种颜色。Via:mie *** cn.comVia:mie *** cn.com在主体展览空间中没有多余的展品,只摆放着密斯亲自为巴塞罗那馆设计的家具——巴塞罗那椅(密斯椅),而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二十世纪家具史上也代表着一个重要里程碑。Via:mie *** cn.com后院,藏在建筑深处的一处空间,在小水池上放置格奥尔格·科尔贝(Georg Kolbe)创作的雕塑作品“黎明”Via:mie *** cn.com

04

参观流线

当人们到巴塞罗那德国馆时,通过对视线规划和引导,到访者会不自觉地按密斯原本规划的路线游览,当然如果游览者不想经历曲折迂回的流线,也可以选择直接穿过建筑前往“西班牙民俗村“。参观流线作者自绘在人们走上展馆基座前,面前是由经过抛光的阿尔卑斯绿色蛇纹大理石墙面。Via:mie *** cn.com而当走上基座,大理石墙面结束,通过通高的绿色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室内的空间,暗示了参观者接下来的流线。Via:mie *** cn.com当走上基座,面前是一堵深绿色的大理石墙,而在此右转就看到了入口的玻璃门,进入之后则到达主厅。Via:mie *** cn.com走进主厅,经过抛光的玛瑙墙面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墙面采用的石材纹理上下镜像,而中间的分割线又恰好与人的视线齐平(墙体高3.3米,按人均视线1.65米计算)。Via:mie *** cn.com而在玛瑙墙的右侧,竖向的玻璃墙背后的水池和雕塑则进一步引导人们向前,内院水池的边缘则与屋顶投影平齐,而在水池一侧,则放着那座女性雕像Via:mie *** cn.com

Via:mie *** cn.com

05

拆除与重建

由于展馆作为一栋临时建筑,建造目的仅是为了参加展览,展览结束时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去留一度也成了一大讨论的问题,最初德国 *** 尝试过对建筑进行拍卖,但最终并没有买家出现,世博会组委会方面也没有购买意愿。最后建筑于1930年展览结束时拆除,零部件被运回德国用于其它建筑,整个建筑从建成到拆除时间甚至都不到六个月。至于密斯本人,在1930年德绍市市长提议下密斯开始担任包豪斯校长,但在1931年德绍市 *** 委员会选举中纳粹占了大多数,包豪斯被要求关闭。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密斯只好以个人名义将其作为私人中心搬到柏林。在1933年与纳粹部长罗森伯格谈判后密斯没有屈从意识形态压力,选择了将该中心关闭,资金的短缺也是关闭的原因之一。而德国馆所在的西班牙于1936年陷入了内战及漫长的战后佛朗哥封闭式独裁时期。在1938年也就是二战爆发前一年或许由于德国陷入了极度的法西斯的一个社会氛围,密斯离开德国前往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叶国际环境的缓和,战后的西班牙逐渐被国际社会接纳,西班牙建筑界也开始试图改变落后的形象。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探索后,建筑师们把目光聚焦在当时在美国名声大作的密斯和当年的德国馆上。1955年西班牙建筑师奥尔·博伊加斯(Oriol Bohigas)首次提出了重建德国馆的计划,1957年时他给身在美国的密斯写信,密斯在回信中表现出对重建的计划欣喜并表态愿意参与重建事务,并阐述了当时的设计意图,但同时也说明就算重建,该建筑的材料成本也非常高昂,而当时的重建计划并没有得到 *** 的支持。

密斯于1957年给博伊加斯表示支持重建的首次回信(via密斯·凡·德·罗基金会)

直至1966年巴塞罗那 *** 因为对文化的重视,开始介入重建工作,但又因为1969年8月17日密斯于芝加哥的突然逝世又使得计划被搁置。在1981年,一直在为重建计划努力的奥尔·博伊加斯担任了当时的巴塞罗那城市规划部门负责人,在其的提议下又进一步开始推进重建的工作,在对原始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图纸、当时留存的照片及各博物馆的文献资料完成了诸多研究后提出的重建计划得到了市议会的支持。项目于1983年10月10日开始奠基,历时三年在1986年完成建设,而1986年也是密斯 · 凡 · 德 · 罗诞辰100周年。当然由于资料的缺失及密斯本人的逝世,再加上最初建筑在某种程度上说仍处于“未完成”的状态等等原因,这次的重建并非对最初作品1:1 的重现,经过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重建时的技术条件已比最初建造时更加成熟,所以更多的是能通过建造了解密斯设计本身,给人们提供体验这一建筑的机会。这个在1929年建造的临时建筑,如今已成为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1986年重建照片1986年重建照片1986年重建照片1986年重建照片1986年重建照片1986年重建完成照片参考资料[1]. wiki 词条 —— 巴塞罗那德国馆[2].还原与再造——从德国馆到巴塞罗那馆,高长军 李翔宁[3].AD经典:巴塞罗那展馆 / 密斯·凡德罗,Archdaily[4].Mies van der Rohe - biographical outline,mie *** cn.com[5].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重建的里程碑 ,有方[6].1987年巴塞罗那之春:一个欧洲建筑奖的野心正在崭露,有方

©️版权声明

本文为 建筑曲奇 原创 / 翻译整合,于archcookie.com同步更新图片源于 *** ,虽尽力查找但部分图片仍未能找到来源,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平台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 lincucao 林粗糙 联系网站转载请保留此版权声明,及指向建筑曲奇网站原文 https://archcookie.com/828.html 的链接。为独立运营,个人精力有限,内容难免存在错漏,欢迎指正指出。项目相关模型资料CAD图纸等,请点击或访问 archcookie.com 搜索 项目名称下载相关资料* 经典作品系列如有更新将于每周五晚8点更新

互动

看完点个在看,这样你才能在订阅流中再看到我的更新~?

关注并星标 ? 建筑曲奇,后续持续系列更新~

推荐阅读:

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