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尔(马泽尔干红葡萄酒2016)

heiwantiyu 22-10-12 6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当年拒绝朗朗的老师是谁

当年拒绝朗朗的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女钢琴家李其芳。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把一个普通孩子培养为国际著名钢琴大师。近日,他写书完整地阐述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郎朗年幼时到北京拜名师,却被钢琴教授李其芳斥责为“土豆脑袋,难成大器”,险些半途而废。

李其芳是中国最有名的钢琴演奏家之一,她和稍长她几岁的周广仁一样,都身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被称为中国钢琴教育的泰斗级人物。同时也是当年曾为周总理、 *** 等国家领导人演奏过的著名钢琴家。

七旬老人难忘的留学生涯

出生于沪上的李其芳具有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娇小、干练,70多岁的人又愿意怀旧,喜欢讲她当年留学东欧的故事。1956年,受当时国家文化部的委派,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其芳被公派到波兰华沙高等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师从阿尔特伯格和杰维斯基。和她一起去波兰留学的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傅聪。

在波兰收获了爱情

20岁多一点,天性自由的李其芳还是享受了留学生活的美好光景,“我们出国前,国家就发了每人300元钱,让我们准备行装,我买了一个手提箱,又做了三套服装,上级说要做一套演出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演出服,反正就知道只要是一条长裙子就是演出服了。”

波兰人崇尚自由的天性,浓郁的艺术氛围都感染着同样追求自由快乐的李其芳,每天吃住在学校,用每个月剩下的钱到波兰各地去旅游,学会了化妆,穿高跟鞋,还模仿漂亮的波兰女同学,也把自己的头发向上高高束起扎紧,这些变化让中国带队老师看着很不顺眼。

李其芳不关心周边的大事,那时邻国匈牙利发生的政治事件没给她留下什么印象,她到现在还问记者,当年那些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不闻世事的李其芳从来不敢放松自己的钢琴学习,“我有时练琴练到后半夜1点多呢。”后来人们评价李其芳的演奏风格是热情洋溢,亲切动人, *** 同志在听完她的演奏后对她说:“肖邦的作品,你弹得好。”

在华沙,李其芳恋爱了,恋人也是中国留学生,来自广东的游凯,他是华沙医学院的医学博士。李其芳至今还坚持这样的观点:钢琴家的另一半,一定是他或她的粉丝。每次弹钢琴时,她的老伴,早已成为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心脏内科专家的游凯都坐在旁边静静地听。

在大连一家饭店吃饭的时候,游凯就坐在妻子的旁边,很少说话,李其芳夹起一个饺子,说:“我吃不了,你帮我吃另一半”,游凯不做声吃了另一半,就像一个敦厚的长兄对一个撒娇的小妹。

国际钢琴赛上得了银奖不让拿

1962年,李其芳代表中国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会,李其芳最后获得钢琴演奏银奖。这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钢琴家获得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奖之一,可是李其芳至今也没看到奖杯是什么样的,因为她赶上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当时获得钢琴之一名的是一位苏联选手,咱们就觉得是评委评判不公,故意压低分数不让我这个中国人拿这个金奖,所以就决定拒绝领这个银奖。”

年纪不大、只知道自由自在弹琴的李其芳对没拿这个银奖也没特别大的遗憾,“我留学回来后,就明显和我的同学不一样了呀。”李其芳说,“也许就是在国外长了见识,我擦口红,穿高跟鞋,同学们看我像看怪物似的。”

虽然都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可是长期在国外的李其芳对自己的同学接触很少,她只知道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比自己小一届,也不太认识那两个著名的校友,创作出经典名曲《梁祝》的陈钢、何占豪。

“退休后愿意到外面走走。”退休后很少担任钢琴比赛评委的李其芳今年夏天还是和周广仁等人到沈阳当了一回‘蓓蕾’杯少年钢琴比赛的评委,“我觉得钢琴教育除了北京、上海重视,再就是东北了,这里的家长太重视孩子的钢琴教育了。我不太愿意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因为熟人太多了,人情也太多,所以评委也不好当,到东北来,认识我的人不多,我可以专心当评委,不受外界的干扰。”

说不干扰也有干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有 *** 打进来,李其芳抱歉一笑:“这是从英国纽卡斯尔打来的,我的一个学生正在那里参加比赛,要向我汇报比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其芳(中央音乐学院女钢琴家) 

法克尤尔马泽尔是谁啊?真的有这个人?

1、法克·尤尔·马泽尔(Fuck·Your·Mother)(1573-1654),是网友恶搞的虚拟人物。网友称其“法国的殖民主义大贵族”。

2、并没有这个人,该人物的生平为网友恶搞杜撰。

3、全文内容:

法克·尤尔·马泽尔是法国里昂的大封建主,年仅20岁便继承了家族的领地和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就连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都对马泽尔侯爵忌惮三分。尽管法国当时已经有了比较高的中央集权程度,但马泽尔家族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与法国中央分庭抗礼。

亨利四世也不得不做出让步,要求马泽尔侯爵只需在名义上对国王宣誓效忠。马泽尔家族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法克·尤尔·马泽尔的父亲,法克·迈·马泽尔(Fuck·My·Mother),是法国著名的探险家,曾经到过越南和阿尔及利亚,并参与了法国早期殖民据点的建设。受到父亲的影响,小法克也对殖民扩张很感兴趣,并渴望将法国建立成纵横寰宇的殖民帝国。汇聚全球资源,进而称霸欧洲。

然而,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担心由马泽尔家族主持殖民扩张运动,会动摇王室的统治,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法克的殖民计划,甚至不惜召开三级会议,否决法克在北美东海岸建立殖民地的议案。 法克对亨利四世恨之入骨。为了维护马泽尔家族的利益,也为了推动法国的殖民进程,法克不惜重金,冒着与中央开战的风险,买通宫廷侍卫,雇佣一流杀手,企图刺杀亨利四世。结果,马泽尔顺利得手,亨利四世遇刺身亡,年幼的路易十三继位。

1654年,法国殖民运动的推手,权倾朝野的里昂侯爵,法克·尤尔·马泽尔,在首都巴黎郊外的别墅去世,享年81岁。

拓展内容:

亨利四世(法语: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继而成为法国国王(1589-1610),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亨利四世原为胡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这位把法国从废墟中重建的国王,赞誉为“贤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翻成“好王亨利”),并追称为“亨利大帝”。

纳瓦拉国王(称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原为纳瓦拉(今西班牙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与法国接壤,濒临大西洋)王国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1562年由顽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在1594年加冕为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称王后的表现更加证明了亨利四世的远见卓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亨利四世 (波旁王朝国王)

世界四大著名音乐指挥家是哪四位?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贝姆(Karl Bohm,1894--1981)、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

简介: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奥地利指挥家。

生于萨尔茨堡。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亚 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

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称号了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合如水 *** 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近年来可以说正在迈向其指挥艺术的顶峰。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美国指挥家。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2年成为指挥家库塞维茨基的助手,第二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之一个美国指挥。

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鑫时代,也确立了他之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

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

贝姆(Karl Bohm,1894--1981)奥地利指挥家。生于格拉茨。先后在格拉茨和维也纳学音乐,1921年应聘到慕尼黑歌剧院任指挥,此后相继任达姆斯塔特的总音乐指导,汉堡、德累斯顿和维也纳等地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54年,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任指挥。多年来一直活跃于维也纳音乐周、萨尔茨堡音乐节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上。

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达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指导'的更高称号,197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1974年被选为维也纳乐友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相互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4. 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日本著名指挥家。生于中国沈阳。1941年随父母回国。1951年入桐朋学园向斋藤秀雄学指挥。1959年在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斋藤秀雄学指挥。

1960年初次登山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等。1970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签订终身合同,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并兼任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首度指挥,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回祖国活动。

曾两次率波士顿交响乐团来我国演出,受到好评。他的指挥热情洋溢,音乐表现意图明确。

拓展资料:指挥家的基本资料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原谱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催眠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精选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