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花边新闻(体育新闻 新浪)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如何遵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之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 *** 。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之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 *** 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 *** 报号 通过 *** 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之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之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之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 *** 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 *** 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 *** 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 *** 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和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 *** ,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之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 *** 》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 *** 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 *** 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 *** ,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之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防范体育新闻报道的低俗化?
育新闻报道的“五大症状”
李 翔
综观十运会的新闻报道,可谓喜忧参半,大部分媒体的报道比较及时、准确、客观,并有必要的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小部分的报道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各种症状。
症状之一:“平平淡淡才是真”
症状特点:平淡,乏味,缺少 ***
这里的平淡乏味是指整篇报道只是流水账式地记录比赛的过程,丝毫没有现场感、动感。
症状分析: 报道苍白无力,平铺直叙地介绍比赛的过程。忽略了更有价值的内容,导致新闻显得生硬,没有吸引力,不饱满。
解决对策:体育新闻的写作,尤其对是重大赛事的报道,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事实告诉受众,它要把最容易被受众忽略的细节、最引人入胜的情节、最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告诉读者,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体育报道要给人一种生动感,生动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让受众通过阅读或观看体育新闻时感受到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症状之二 :害人害己的虚假新闻
症状特点: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缺乏必要的判断与分析
症状实例:以最近媒体围绕“田亮将无缘十运会金牌”的报道为例。某网站在报道时是这样写的:“……跳水队的专业人士透露,即使田亮跳好了也拿不到比赛的金牌,因为如果他拿了金牌,就证明了游泳中心当初将他从跳水队除名的决定是毫无必要的!”
症状分析:这篇报道引起了轩然 *** ,全国多家媒体也争相转载。一时间舆论普遍认为田亮真的无缘金牌,可是戏剧性的一面却出现了,田亮最终拿下了男子10米跳台的金牌。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媒体没有认真地核实这位所谓“专业人士”所说的真伪,想以“爆猛料”的手法博得更多人的注意 ;而其他的媒体也不假思索、一窝蜂地转载,结果不仅玷污了竞技运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也给运动员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解决对策: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更大限度地打击失实现象。最后,我们要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体育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充分发挥大众的舆论监督作用,把虚假新闻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还新闻一片净土!
症状之三:过度娱乐化
症状特点:娱乐至上,甚至低俗化
症状实例: 《阿芳心挂林丹》;《周蜜赛场失意情场得意》;某网站上的专题“性感十运”
症状分析:体育新闻娱乐化率先由《南方体育》提出,后来光线传媒 *** 的《体育界》栏目明确提出“要对所有的节目策划,所有的版面设计,所有的包装风格,所有的经费人马,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报道,每一个专题,每一次主持,统统向娱乐二字靠拢”[1]“要对体育报道进行一次彻底的娱乐革命!”[2]从此,体育新闻娱乐化普遍被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接受。运用这种 *** 可以丰富体育报道的内容,使体育新闻变得活泼,生动,有吸引力,读者也有兴趣去阅读。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加入悬疑、推理等元素,吊起受众的胃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种娱乐化变了味,结果就出现了格调不高,内容粗俗的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娱乐化正走向低俗化,并且愈演愈烈。
解决对策:体育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低俗化的危害,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或者谋求经济利益而丧失自己的使命与报道原则;其次,体育记者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再次,要加强媒介的自身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进行低俗化报道的记者要严加惩罚;最后,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坚守报道原则,对一些运动员不检点的行为要加以批评,而不是阿谀奉承、大肆报道;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观众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避免体育新闻低俗化的倾向。
症状之四:地方沙文主义色彩强烈
症状特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症状实例 :很多体育记者只报自己省市运动员比赛的情况,对其他省市运动员的表现却不闻不问,致使自己报道的视角窄,新闻资源匮乏,多数省内媒介的新闻内容同质化。
症状分析:这里的“我”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你”是指记者所在省市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而“他”则不言而喻,即其他省市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这次媒体对十运会的报道集中体现了此问题。此外,本次全运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由于一些原因,例如裁判的判罚、现场观众的起哄等,最后导致本省运动员在与外省运动员的比赛中败北。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体育记者应该怎样报道?综观这次十运会报道,许多媒体都是站在本省运动员的立场上看问题,在报道中也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指向裁判或对方运动员。这样的报道势必会夹杂着太多记者的个人感情在其中,直接的后果就是丧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解决对策:首先在思想上,体育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意识”,报道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省市,而是要放眼全国;其次,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凡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应该进入记者的视线,不论该新闻信息是关于本省的还是其他省的;再次,在稿件的选择上,要做到不偏不倚,既有本省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同样也要有其他省市取得优秀成绩的报道;最后,在比赛出现争议时,记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地对待比赛事实,而不是意气用事。
症状之五 :缺少人文关怀
症状特点:成败论英雄,落井下石,甚至冷嘲热讽
症状实例:1、上海某报在十运会特刊上曾经有这样一篇短评《冠军落马》,其中写道“十运会主项大项尚未开始,奥运冠军已连续纷纷落马,着实令人兴奋。随着赛事进入 *** ,估计会有更多的奥运冠军、一流名将落马。我们相信也希望如此。因为这是中国体育后继有人的象征,这是08年奥运辉煌的预示。奥运冠军落马,真好!”2、新闻标题《吴敏霞12个0分》
症状分析:我们很难想象实例1的作者为什么会为奥运冠军的落马而高兴?!奥运冠军也是人,常年的训练比赛使他们的身心已经异常疲劳。为了各自省市的荣誉,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再次站在比赛场上。单是这种勇气和精神就足以让人钦佩、令人感动。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我们更有义务把这些奥运冠军的崇高的人格魅力、高尚的精神境界展示在受众面前。但是这样的评论看了之后着实让人心寒。而实例2的那两个数字“12”和“0”被编辑以较大的字号修饰,出现在版面中显得十分刺眼。在这样的评论和报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冷漠而不是浓浓的人文关怀。
解决对策:现在我们总在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发展、未来。体育新闻同样不能例外。我们要强调一种健康的“金牌观”,而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争金夺银。那些获得金牌、打破记录的选手自然是王者、但是那些成绩不尽如人意,同样拼尽了全部力量的运动员更是我们的王者,英雄!体育新闻报道要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特征,因为人是体育新闻报道的灵魂、核心。体育新闻追求人文关怀,这不光体现了体育精神的复归,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与效益。以上仅是本次全运会报道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此外,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不强、恶意炒作、锦标主义等也同样阻碍着体育新闻报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体育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注意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记者队伍仍是目前中国新闻界的重要任务。
注释:
[1] [2] 王长田,《体育节目娱乐化操作引发业内争议》,中华传媒网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谁给我梅西全部资料,包括花边新闻
里奥内尔·梅西 Lionel Andres Messi
国籍: 阿根廷
出生日期: 1987年6月24日
身高: 170cm
体重: 68kg
场上位置: 中场
场上编号: 30
所属团队: 巴塞罗那 阿根廷
梅西个人履历:
出生于1987年的梅西最开始效力于阿根廷国内的纽维尔老男孩队。在他13岁时他来到巴塞罗那。当时巴萨这样的挖墙脚行为引发巨大争议,因为梅西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但巴塞罗那提供的优厚条件最终打动了他和他的家人。
年仅18岁的梅西在2000年来到巴塞罗那训练营时,还未满13岁,身高也只有1米4,在他11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发现梅西的生长激素分泌有问题,因此骨骼发育缓慢。就在这名球员要因为难以承受治疗费用,而淹没足球才华时,巴塞罗那俱乐部的球探萨图尔尼尼从纽维尔老男孩队中发现了这名球员极高的天赋。
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12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0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巴塞罗那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经达到1米7。
梅西之一次代表巴塞罗那一队出场时只有16岁,那是在葡萄牙的巨龙球场,他代表巴塞罗那队在与波尔图的友谊赛上出场15分钟。仅仅是这15分钟,主帅里杰卡尔德就已经领教了梅西的才华。里杰卡尔德在赛季开始前将梅西提入了一线队,这样更有助于他的成长,因为他可以跟随球队感受各种比赛的气氛。在巴塞罗那二线队,梅西在所参加的31场比赛中攻入38粒进球。2004年10月16日,他之一次代表巴萨亮相西甲联赛。
目前18岁的梅西身高169公分,体重67公斤,被人们认为是又一个马拉多纳的化身。本届世青赛的完美表演很可能让梅西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就像他的前辈马拉多纳一样,后者在1979年日本世青赛上就获得了“金球奖”。
世青赛一向被认为是青年才俊展示自己的舞台,今年的世青赛同样如此,阿根廷的18号梅西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参加2005年荷兰世青赛的阿根廷队中有许多优秀球员,梅西可以称得上是更优秀的。他现已是巴塞罗那一线队的队员。马拉多纳对这位小老乡的评价是:“梅西是一位天才球员,前途不可 *** 。”梅西12岁时来到巴塞罗那,在青年队中锤炼五年后进入一线队,他在去年的南美青年锦标赛上打进7球而成为更佳射手。
不过,在本届世青赛上,梅西是在小组赛结束之后才真正开始闪光。由于阿根廷队小组赛中的糟糕表现,使人们以为这支阿根廷队难以走得更远,然而正是由于梅西的出色表现挽救了全队。作为阿根廷队灵魂人物,梅西从淘汰赛开始一直处于世青赛的中心舞台。
2比1胜哥伦比亚,是梅西在第55分钟为阿根廷队扳平比分。3比1力克西班牙,梅西基本成了球场上的主宰,他在比赛中攻入了锁定胜局的一球,让西班牙遭遇本届世青赛首场败绩。昨天面对宿敌巴西,梅西更是露出球星气质,展现出超强的个人能力。上半场比赛刚开始不久,梅西就射入一脚世界波,帮助阿根廷取得领先。在比赛最后时刻,梅西带球从左路底线强突埃德卡洛斯成功,随后左脚低传中路,帮助队友萨瓦莱塔射入制胜一球。梅西在比赛中的关键一传一射,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本场比赛的更佳球员。
世青赛进入淘汰赛阶段以来,梅西在3场比赛中场场进球,展现出很好的竞技状态。《世青赛官方网站》赛后表示,梅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球员,巴西显然轻视了这位巴塞罗那球星的作用。赛前,拉菲尔曾经表示他们不会去刻意盯防梅西,但拉菲尔失算了,梅西在比赛中很好的衔接了阿根廷的三条攻防,为战胜巴西队立下了头功。毫无疑问,梅西已经成为阿根廷球迷的新偶像。
6月底,阿根廷小将梅西与巴塞罗那俱乐部续约至2010年,违约金甚至上涨到了1亿5000万欧元,与埃托奥和普约尔相同。这充分显示出巴塞罗那俱乐部对其的重视。事实上,今年6月,里杰卡尔德曾向巴萨技术总监贝吉里斯坦提交的下赛季工作计划中表示,他希望能在下赛季开始之前能够将梅西租借出去,以便这名小将在其他球队获得足够的上场时间。不过仅仅过了半个月,里杰卡尔德对梅西的看法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除了督促俱乐部尽力留住梅西,还收回了向贝吉里斯坦提出的让梅西租借出去的要求。这意味着梅西新赛季将在巴萨获得更多的上场机会。
里杰卡尔德变卦的原因非常简单,在不久前结束的荷兰世青赛中,不但帮助阿根廷青年队获得赛事冠军,成就五冠王的伟业,还夺得金球奖和金靴奖两项个人荣誉。这令里杰卡尔德重新考虑了梅西的前途问题。世青赛期间,梅西在某些比赛中被主帅放到了右前卫的位置上,结果他在这个陌生的位置上不仅表现出色,在与巴西青年队比赛中梅西打进的那个球,就是从右路内切,然后用左脚射入的。梅西在右前卫位置上的游刃有余让里杰卡尔德看到了下赛季让梅西担任久利替补的可能性,这样,梅西就不用再与小罗和埃斯盖罗一起竞争左路的位置。
梅西
1、成长之路:
效力于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小将梅西,出生于1987年6月24日,身高170cm,体重67kg,早在7岁时,在纽维尔老男孩的幼年队的惊人表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天才的足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1岁的时候,人们发现他的生长激素分泌有问题,因此骨骼发育缓慢。而治疗超过了家庭当时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全家决定去西班牙寻找解决办法。2000年九月,只有1米4的13岁的梅西在巴萨同高年龄组的孩子们的一起试训时,攻进了5个球,巴塞罗那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并和他签约到2012年。而在巴塞罗那他也得到了更好的医疗帮助。现在,17岁的他,已经身高1米7。2004年,梅西成为代表巴塞罗那在正式比赛中出场的第二年轻的球员。
2、近期表演:
在新一届的阿根廷国青队中,梅西是目前队中两名效力于国外俱乐部的小将之一。虽然没有穿上梦寐以求的10号球衣,但梅西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2005哥伦比亚南美青年锦标赛的前三场小组赛中,梅西前两场比赛仅作为替补出场77分钟,就攻进了三个球。在对委内瑞拉的揭幕战中,替补出场的梅西,给全队带来了质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进球帮助球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虽然只有30多分钟的表演,梅西仍然在赛后被评为全场更佳。在第二场对阵玻利维亚的比赛里,梅西依然替补出场,依然没有辜负教练的信任,短短十几分钟里就连中两元,再次荣膺全场更佳。在今早进行的第三场小组赛里,众望所归的梅西获得了首发的机会,而他也以一粒进球帮助球队横扫秘鲁。
3、评 价:
17岁的梅西,没有辜负人们寄予的期望,近期以来的优异表现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既可以胜任前腰,也可以踢第二前锋,能传能射,技术出众,善于突破。他不仅是国青队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人们已经开始期待他在佩克尔曼的国家队的表演了。而在巴塞罗那,他也深受主教练里杰卡尔德的青睐和信任。更难得是年轻的梅西在好评如潮中依然保持着谦逊,他甚至没有预料到这么快就可以入选国青队,也只是把自己视为队中普通的一员。17岁的他,脸上还未脱稚气,希望这个把艾马儿当作偶像的男孩能充分享受足球的快乐,也期待有一天能取得超过他偶像的成就。
如何运用体育明星包装体育赛事
当然是前期加大宣传了,把赛事炒作的极具观赏性,然后更好请一些人气稍高粉丝稍多的明星,这样关注度会很高,就说现在的CBA青岛双星队把,自从麦蒂来了之后,门票提高了好几倍,岂不说能不能夺冠,光是门票钱也够大发一米了,这就是明星效应!
有什么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 *** 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关键词: 娱乐新闻 娱乐化 新闻规律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l娱乐新闻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 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 *** 出来的新闻. 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如果简单地描?鲇槔中挛诺亩ㄒ澹笤伎梢运担歉菹执说哪持中枰隼垂┮徊糠秩讼训男畔⒉贰6槔中挛糯笮衅涞烙胛夜母髦治幕?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 *** 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l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 *** 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 *** 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更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 *** ,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 *** 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更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 *** 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 “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 *** 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之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 *** ,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 *** 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 *** 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l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更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 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 (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 *** ,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啃挛懦醋鞯姆蚋径人迅速窜?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l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 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 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
所以,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娱乐新闻,还是别的新闻,更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被遗忘,或被淘汰,很难"东山再起",重振雄风。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尽力放开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闻的规律,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去搜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