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国际会议(国际能源与环境会议)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9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节能减排的国际会议有哪些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京都议定书》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2010年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
其他的会议时间和地点,你可以查看百度百科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词条,里面有前十五次会议的信息,最新的一次就是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碳减排是否成为全球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碳减排国际公约的制定里程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发表文章表示全球的温度上升和人类的频繁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990年是发达国家完成重污染产业转移的时间窗口,后来的几年里,召开了多个国际会议,最终确立了碳减排的国际公约。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是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这个协议梳理明确了一个原则,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就是为了防止地球的环境进一步恶化,所有的国家都有义务进行碳减排,但是各个国家承担的份量不同。
为什么区别对待呢?工业发达的国家近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碳排放。发达国家就不会再自己设立工厂,而是将需求转移到发展国家。如果此时各个国家实现共同碳排放的标准,对发展国家无疑是致命的。所以必须进行区别对待,发达国家需要立刻进行减排,而发展国家可以晚一点再实行。
并且发达国家还应出资帮助发展国家实行减排。之后各国本着完善协议内容的精神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再次召开了国际讨论会议,把碳减排的指标拆分到各个国家,但是整个大会开的并不顺利,各国并没有就碳减排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又召开了几次讨论会议,但是也最终以失败散场而告终。
科学界对碳减排态度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科学界认为碳减排对全球变暖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碳减排的实施对于各个国家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科学界对于全球变暖的原因讨论出各种观点,主流观点是全球变暖加速是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的。
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是周期性的变化。在恐龙时期并没有碳排放,但是地球依旧经历了冰河时代,白垩纪期属于酷热时期。所以这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是全球一定周期内会出现的,我们不应该只看这十几年的温度变化,而是应该把时间线拉长再次观察地球温度变化。这种观点听起来符合逻辑,但是提出这种观点的科学家们都是来自俄罗斯,这就让大家所怀疑观点的真实性了。
因为俄罗斯的财政主要是依赖石油出口,如果全世界所有国家减少碳排放,那么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将受到严重打击。俄罗斯的国土也在北极圈附近即使全球变暖,反而对俄罗斯有利。
各国对碳减排的态度
以能源为主要收入的国家
主要以俄罗斯、中东地区为主,它们并不赞同碳减排这个国际公约的实施,它们认为这是发达国家遏制发展国家的经济手段。一旦减少能源出口不仅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军事、社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欧洲、日本为首的国家
这些国家是碳排放国际公约实施的主要推手,因为它们已经由发展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对国家工业的依赖性并不强,而且它们的减排技术十分的发达,一旦实施碳减排,不仅不会对本国工业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会制约他国工业的发展,从而无形中提高自己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实力。
岛国
以马尔代夫为首的岛国迫切希望推行碳减排,从而减缓温室效应的速度,使自己国家短时间内不会因为海水上涨而被淹没。
工业发展落后国家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工业碳排放很少,分配到这些国家每年的碳排放上限指标根本用不完,所以它们不关心这项国际公约是否实施。
美国
美国对碳减排公约是很反对的,因为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人均碳排放量远远高于我国。而且美国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政策让美国公民低碳环保。美国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是从来不按照规定实施碳减排。对于美国来说,条约约束的是比自己弱的国家,自己则不在条约约束范围内。
虽然说碳排放是一项环保的工作,其实它本质上是各个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各国如何建立碳减排秩序
政治、军事手段是建立秩序的基本逻辑。简洁明了地说,我国的军事实力、盟国实力与你相仿,但是我们不会相互攻击,我们坐下来谈判,制定秩序并按照秩序做事。大家就会尊重制定的规则,当惩罚超出收益时,各国也就会严格执行碳减排公约。
碳减排技术是建立秩序的基石。当一个国家的碳减排技术超越其余国家时,那这个国家不仅会遵守碳减排公约,而且会督促其他国家共同严格执行公约。因为当各国碳排放指标处于同一水平时,碳减排技术越强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所带来的工业经济差距就会越加明显,从而无形中增加本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我国对碳减排的态度
我国承接了全球的制造业,工业速度得到了飞速的增长,从而导致碳排放量急剧上升。据统计全球每年碳排放量达到了400亿吨之多,其中印度占7%,欧盟占10%,美国占15%,我国却占30%左右。虽然我国占比最多,但是人均碳排放量却远远小于美国。我国协会表示在2030年左右我国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峰值,然后接下的时间会持续下降直到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美的碳减排技术是十分强大的。中美不仅拥有碳排放的实力,还拥有碳减排的实力。真正影响国际碳减排公约敲定的国家其实是中美。碳减排看似是全球的问题,其实是中美两国的态度决定的。
我国成立后工业才开始长足的发展,目前碳排放仍处于较高的阶段,如果让我国实行碳减排,变相的意思就是:欧洲提前完成工业化后,发展中的国家放缓完成工业化的进度,维持贫穷和落后。并且各国会把高耗能、低收益的工厂搬来我国,一边减少自己国家碳排放,一边指责我国排放量多。所以在我国未完成工业化改革之前,我国对碳减排保持不支持态度。
中国之所以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一是因为我们在各国会议谈判中争取到了大量的碳排放额度以及我国拥有足够的碳减排技术,二是因为我国正在不断尝试新能源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就,在未来会实现碳中和,承担起大国责任。
节能减排相关信息
奥巴马:要让新能源产业带动美国经济复苏 2009年07月12日 08:04 中国青年报 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布什 *** 的能源政策,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奥巴马希望实现克服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双赢。在上任后不久,他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其要点是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足以供应全美600万户用电,这是过去计划在30年内才能达到的目标。如今,奥巴马正着力实现他的竞选承诺:在未来10年,通过投入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对电网改造投入110亿美元;对先进电池技术投入20亿美元;使节约的能源超过从中东和委内瑞拉的石油进口量;对住房的季节适应性改造投入50亿美元;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并用3亿美元支持各州县采购混合动力车;保证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到2012年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25%。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美国电能需求量将上涨30%。据估计,美国各大电厂所浪费的能源约等于整个日本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美国的汽车、热水器和工业电机仍然效率低下。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对光电池的改进可大大减少太阳能的成本;新的钻探技术有助于在较大地热区域开发地热能。据分析,采用最新科技成果能够为美国节约一半的石油和天然气用量,以及3/4的电能。在运用高科技手段发展节能产业的过程中,奥巴马还打算启动一项每年对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实行能源增效的计划,该计划是通过对居民住房采取增加绝缘材料的 *** ,以增强这些住房越冬御寒的性能。与此同时,他还在考虑对那些改造低效建筑、购买高效家电的家庭提供奖励,以 *** 节能产业的发展。今年3月26日,美国能源部推出一项总额为32亿美元的节能减排资助计划——“节能和环保专项拨款计划”,其内容是由联邦 *** 资助各州、市、县、托管地和原住民居住地区等实施节能和环保计划。该计划的资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27亿美元是通过“固定拨款”直接拨付给有关单位,而其余部分则通过竞标方式授予中标单位。“固定拨款”的对象大致分为3类:一是约19亿美元直接分配给县市 *** ;二是约7.7亿美元分配给州 *** 、托管地和哥伦比亚特区;三是约5400万美元分配给印地安人原住民居住地。上述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节能改造”经费,如交通运输节能和建筑节能项目经费、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经费等。在克服经济危机的进程中,奥巴马 *** 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节能从家庭和个人做起 2009年2月14日 2004年11月,6家中央企业响应国务院的号召,联合发起了《关于在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06年7月,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14家中央企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了节能责任书,承诺“十一五”期间节能2321万吨标煤。中央企业对全国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对中央企业的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一是单位产值(产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2006年石油石化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60千克标煤,五大发电企业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下降了4.57克标煤,四大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下降了41克标煤。以上3个行业2006年合计节约标煤约1200万吨。二是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继续下降。200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增长1%,而石油石化、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军工等重点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8%。三是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石油石化、电力、化工、建材、军工等重点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增长0.6%,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四是一批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中国华能集团平均供电煤耗344.87克/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克。宝钢股份公司吨钢综合能耗734.14千克标煤,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保障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生产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近年来,国有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模式,能源消耗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是做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把节能减排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果断淘汰了一大批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了一批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和装置,自主开发了一批低能耗、低排放的技术装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完成关停中小火电机组454.5万千瓦,约占全国同期关停总量的83%。中国建材集团公司采用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产900吨的超大型节能浮法玻璃生产线,比国内日产600吨的浮法线节能15%—20%。
完善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保障。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大多数中央企业已经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制定了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据初步统计,2006年,148户中央企业上报了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占中央企业总数的93%。为了确保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许多中央企业还设置了专门工作机构,并要求所属企业抓紧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初步构建了从上到下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除了设置专门机构从事节能降耗的指导管理工作外,还在车间配备了专(兼)职节能管理员,在班组配备了节能员,自上而下建立起责任层层落实的组织机构。
严格、精细的管理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基础。与先进企业进行对标。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之一汽车集团公司等企业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通过逐项指标的对比和逐项措施的落实,有效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运行调节和系统优化。今年年初,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印发了《二○○七年运行方式》,优先安排可再生、节能、环保的机组发电,供电网结构得到优化。创新管理模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所属电机厂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的每一环节进行精细控制,材料利用率逐年提高。着力精细管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惠安公司将精细化管理引入班组管理中,从细节入手降低成本和各种能源消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实施“绿箱子环保计划”,所属县级以上60%的自有营业厅已设立了回收设施,回收废弃手机23万余件、废弃手机电池186万余块,回收物品交由专业厂家统一分解处理。
此外,中央企业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2007年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产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时,这部分机组的供电煤耗均在每千瓦时300克标煤以下,以全国供电煤耗每千瓦时366克标煤计算,一年可节约标准煤1000万吨,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90%以上。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了定点检修、集控运行、技术监控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将员工的运行绩效和设备管理水平与薪酬挂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节能纳入业绩考核
此次会议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之中,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完善奖惩机制。有评论认为,此举措是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的最为有力的手段。为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就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国资委确定了30家“重点型”
此次会议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之中,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完善奖惩机制。有评论认为,此举措是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的最为有力的手段。 中央企业,要求其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实现历史更好水平,其中1/3以上的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重点型”企业,国资委原则上考核“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或单位产品能耗。对“关注类”企业,要求集团公司针对所属的节能减排重点企业,尽可能提出量化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纳入集团公司的考核内容,并将有关考核内容在与国资委签订的责任书中加以明确。对“一般性”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设置定性考核指标,并在业绩考核责任书中予以约定。国资委将在第二任期结束时,依据考核情况,严格进行奖惩。到第二任期末,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和地方 *** 签订责任书的企业,必须按进度完成工作目标。对超额完成目标、节能减排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结合任期业绩考核成绩给予特别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情节相应给予扣分处理。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或弄虚作假的企业,除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理外,国资委将在业绩考核中给予降级、降分处理。其具体措施是:按照能耗情况将央企划分为三类:之一是“重点型”企业(30家),第二是“关注类”企业(66家),第三是“一般性”企业(58家)。按照各类企业的不同任务和不同特点,提出完善指标监测和加强工作情况报送的分类要求。“重点型”企业要设立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和符合行业特点的其他节能减排技术指标,并加强监测分析,每个季度要将统计分析报告抄报国资委。“关注类”企业所属的节能减排重点企业要参照“重点型”企业的标准,强化统计监测,每半年由集团公司向国资委提交综合分析报告。“一般性”企业每年年底要向国资委报告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所有企业均要开展与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对比和分析,并向国资委提交年度分析报告。 国家发改委官员证实天然气涨价方案已上报 2009年7月3日 国家发改委官员14日证实,国家发改委已经上报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不过具体实施还需要获得国务院的批复。据透露,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整体思路是,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并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还表示,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理顺价格关系,不过从目前实际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价格确实还是偏低的。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曾制定过一份名为 《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并规定每年提高幅度更高不超过8%。目前还不清楚提交国务院的方案是否延续了这一思路。中国石油(13.07,-0.08,-0.61%)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的建成,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必然会加快。进口的天然气价格相对比国内要高出不少,如果再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很多问题都将很难协调。目前,中国天然气根据用途划分为工业用气和城市用气,前者主要包括化肥、发电等;后者主要是城市居民用气和商业用气。按照气源地和消费地来划分,包括一档气和二档气两种,前者是指跨区域消费的天然气,一般价格较高;后者则是指在气源地当地消费的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中国价格协会一位高层表示,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无论是工业用气还是城市用气都会提高。二档气的价格提高的步伐也会加快,以尽快实现两档气价的合并。他说,天然气价格改革最困难的还是化肥用气。化肥企业所用天然气的价格一直获得政策上的优惠。不过,这必须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做出调整。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对本报表示,中国化肥企业的压力一直很大,如果天然气再涨价的话,化肥行业的日子将会非常艰难。刘毅军称,就目前来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分区定价。即由 *** 确定一个价格中心地区的指导价,然后其他地区参照该地区确定价格。这是由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格局决定的,中国天然气源分布很不均衡,由于管道等设施的投资成本和输送成本,造成了不同地区天然气价格之间的悬殊。
2014年“能源与环境”电化学大会已于2014年3月13至16日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次国际会议的主题围绕“能源及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故不符合题意;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符合题意;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
④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
综上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②③⑤.
故选B.
保护环境的国际会议
楼主,你说的应该是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它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之前有过一个在日本的《京都议定书》。
绝对没错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当中,每个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能够达成协议。其中关键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像中国,巴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给当今企业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话题,能引发全球的集体关注,恐怕气候变化一定算得上一个。从年初就开始的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到上个月纽约的气候变化峰会,再到两个多月后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变化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2009年,而且每次都能汇聚全球的视线。而在全年大大小小的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也从未停止过,甚至有人将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称为鸿门宴。究竟在气候相关的背后,包含了什么样的国家利益和政治博弈,让各国为之争夺如此激烈。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又应该有着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一、气候“战争”
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美国纽约召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更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90多位国家元首或 *** 首脑,足以证明这次峰会的重要程度。
气候变化被全球关注的背后是一组让人不安的数字,如今,全球每年要排放250多亿吨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工业化以来,已经增长了36%。人类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的灾难正不断威胁人类自身,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了5倍。有人预测,如果情况不加遏制,全球平均气温将在未来50年内升高2到3摄氏度;由气候变暖引起的干旱和洪灾将使2亿人流离失所。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人类推到难以发展的尴尬境地。
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了这点,都开始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联合国不定期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其中一个主要议题也是要制定各国的减排任务,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进行减排。然而,在每一次会议上,一旦提及减排目标与资金技术 *** 的问题,马上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
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发达国家,首先要做出政治的承诺,要有一个减排的目标,这个是绝对减排的,当然发展中国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当的国家减排的方案,所以这两个减排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是自愿的,而且是相对的减排,他们就是强制要求的,而是要绝对的减排,当然这里面斗争很大。
但2001年,布什总统在上任时以“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也就表示美国不再承担减排责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说:“当然美国它是想说,它不管承诺,它也很想把中国和印度,还是拉进来,他认为印度、中国将来会排放那么多,我们辛辛苦苦搞了排放,结果他们将来排放更多。”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作为全球经济之一大国的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当时给美国制定的减排任务为,到2012年必须让温室气体排放削减7%。而在减排这一问题上,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同样承担责任,但受经济发展阶段和实力所限,不应和发达国家承担同等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责任。而在责任大小的问题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坚持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碳排放的总量上迅速增加,其中,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大的国家,所以应承担重要责任。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他们是当前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表示,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责任,历史上他们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才造成了我们今天气侯变化,对我们农业、对我们的水、对我们各种资源、对我们公众健康的影响。在历史上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所以我们希望就是说发达国家,一定要做出他们的承诺,来拿出资金和技术来支持发展中国家。
2007年12月15日下午,经过持续十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通过名为“巴厘路线图”的决议。决议强调了在以前国际谈判中受到忽视的“技术开发和 *** 问题以及资金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将其GDP 0.5%~1%用于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但在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时,发达国家却迟迟没有动静。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说,从目前看来,美国和其它的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的承诺都是太低了,给的资金现在目前还没有着落,我们估算了一下,每年应该是1650亿美元,那么目前连1美元的这个影子还看不到。而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潘家华也说:“实际上现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核能开发,在这个能源效益的提高这些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做得都好,我们做了,有目共睹事实摆在那儿了。第二,我们想做得更好,但是我们的资金技术,像这个风能发电机和电子控制水平设备,我们没有,给我们吧,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拿来吧,我们可以做。”
作为研究环境经济的学者,潘家华认为,要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问题上发挥作用,美国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起榜样作用,否则很难得到共鸣。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潘家华说:“我们想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做给我看一看,对不对?现在美国、欧洲、日本没有一个敢说我做的,就像我这样做就行。拍着胸脯,像我这样做,拿不出来呀。”
虽然在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上,迟迟未做出实质性的举动,但奥巴马和鸠山由纪夫的相继上台,让美国和日本在减排问题上已经表现出比前任更为积极的态度。这也让中国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的减排压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 江涌强调:“没有哪一个议题,像气侯变化议题一样,具有杀伤力,这就是我个人认为是美国的它一个战略转变的一个重大考量。”
为此,在纽约的气候峰会上,中国已经做出的回应: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有显著下降。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仅通过降低能耗这一项,中国5年内可以节省能源6. 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这些承诺都显示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表示,中国目前,所做出来的减排,比如说20%的节能目标,是15亿吨二氧化碳,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减排力量更大的这么一个国家目标。
今年12月,联合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气候变化大会,这是继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后,又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的全球气候会议。届时,与会各国将就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一致。然而就在各国的政治家们准备预订去哥本哈根的机票时,更先抵达哥本哈根的是一团团乌云。《经济学人》杂志撰文称“哥本哈根会议的前景目前还不明朗。在纽约举行的气候会议,除了阐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外,美国总统奥巴马几乎未提出具体的措施,他所说的内容极为空洞。” 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国 *** 受医改问题牵制,不仅没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更积极的态度,反而发出了倒退的声音,使得哥本哈根大会之前的多轮会谈都停滞不前。这些迹象都使得即将到来的气候谈判迷雾重重。
说到发达国家的减排问题就不能不提到美国,作为全球更大的经济体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它的态度和作为将对全球减排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布什 *** 的消极态度,推出了庞大的新能源发展计划,那么这一计划对全球的能源格局、乃至经济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二、新霸主计划
2009年2月,奥巴马上任之一周,签署了两项总统行政法令,要求美国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并允许州 *** 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含量标准。他在白宫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美国准备在新能源上重新领导世界。”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共同访华。两位部长此行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新能源。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告诉我们,作为世界上两个最有生产力和创新力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都有着独特的地位,来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全球急需可再生能源技术。
还是新能源,今年2月11号,美国通过的《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中,有约500亿美元用来提高能效和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在涉及新能源计划中,其中100亿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为新能源并入(火)电网创造物质条件,其余400亿全部用于扶持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世界经济的之一大国已经将发展新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海滨表示,其实最早的推动新能源的进程,不是美国,日本,欧盟,其实走在前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波很强烈的潮流,美国奥巴马 *** 他一推动以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从历史看,美国一直不曾放松对能源的控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曾被戏称为“Oil guy”——石油人。早在他就职初期,2001年4月的白宫内阁会议上就做出过这样的决议:“由于伊拉克对石油市场可能有不安定的影响,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因而军事干预是必须的。”曾为美国 *** 效力多年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布什 *** 发动伊战的根本原因——石油。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如果你说美国出兵伊拉克就是为了有更多的石油, 那有人就该问了,‘那我们为什么油价还80美元那么高呢’? ”于是记者问到:“如果我们不出兵伊拉克,那么我们现在的油价就该到每桶130美元、140美元一桶了,是这样吗?”他回答:“对,没错”。记者怀疑的问到:“您确定吗?”格林斯潘回答说:“ 当然,这就是打击萨达姆的目的。”
可以说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能源的控制,手段也从军事打击到金融控制,不断出新。然而在小布什第二个任期时,对于能源的认知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美国前期阶段的时候,重点为了维护国土安全,防范恐怖袭击。后来,也随着国际这个经济环境格局,竞争秩序的这一个变化,再加上国际利益集团搏弈的这种变化,那么布什 *** ,也在修整他的能源政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海滨说:“小布什 *** 时期,虽然在京都议定书的问题,在全球气候制度建构方面,它作用很小,甚至是采取了单边主义的做法;但是有一点请大家要注意,小布什 *** 时期,每年都投入50到60亿美元用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布什 *** 当年在新能源方面提出的最为有力的举措,就是2007年,开始大力推行的玉米乙醇加工技术。美国计划要在2017年前将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生产量提高为当时产量的5倍。江涌表示,当年玉米乙醇的兴起让嗅觉灵敏的美国金融资本在对玉米期货的控制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但生物乙醇技术也因为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广受批评,有人用汽车轮子碾碎穷人饭碗来形容这项举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说:“上一轮,就是07、08年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那么人们普遍指责美国和欧洲,然后搞生物能源,因为搞玉米来加工乙醇,包括联合国,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在指责欧美这种行为,是违反人类的,反人类的这种行为,是极其不人道的。
现在看来,很多人认为美国当时力推玉米乙醇并非只是想发展清洁能源这么简单,玉米的短缺也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基辛格这番话的背景来自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那么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会很快因之增强。这对美国来说自然是一个威胁。所以,可以通过控制粮食出口,逼迫那些国家实施控制生育的政策,限制国力的增长。这份报告也被当做后来美国引发的这场的粮食危机的政策源头。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看来,美国各个时期的能源政策都不如在气候这个议题下的新能源策略具有威慑力。那么,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他说:“新能源,它都被泛政治化了。现在很明显的泛政治化,如果你不做,你就是影响国家形象,你的国家形象的问题,/在发展国家,未来解决基本生存的问题的时候,那么他们引领这样一个大旗,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觉得它设置话题 议题的能力太强了,这就是他们的话语权。”
今年4月初,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呼吁美国“放弃石油”,“掌握自己的能源命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海滨笑着说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可以看到,2003年,美国打了伊拉克,确实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削弱,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到在美国对外政策当中,看到拉美的委内瑞拉,俄罗斯,这些实际上经常打的牌就是能源,就是石油牌。另外还有就是伊朗问题,他经常说要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也是难以承受世界之重。奥巴马 *** 要考虑能源安全,就是石油、天然气,传统化石燃料,可靠的供应是个很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国外的依赖越大,国家越脆弱,你就越难随行你国家的利益和政策。”
“一个控制不了自己能源的国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来。”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一书中,以犀利笔触表达了自己对美国能源政策新的看法:我们一方面通过战争和金融手段继续加大对国外石油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的研发,占领技术的制高点,未来10年要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尽快摆脱对石油输出国的高度依赖。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美国之所以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因为之一,美国发现它当时没有应对气侯变化,退出《京都议定书》以后,它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上落后了。所以奥巴马提出能源新政,当然还有国内的原因,他想要利用可再生能源,然后代替大量的石油进口。因为美国喊了几十年,说要减少石油供应安全的,这种威胁,但是这种威胁,仍然时时刻刻存在,所以美国表示最后试一试可再生能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海滨也表示如果说美国占领了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这无疑对美国它的霸权的地位的巩固和维护,那都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奥巴马挥舞绿色大旗,大步前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那些以石油为战略资源、在政治上敢于向美国叫板的国家逐渐失去话语权。接下来,美国还将通过制定新能源的游戏规则再次牢牢握住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说到新能源,不得不提到一个词:碳交易,它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通行的叫法CDM,CDM是清洁发展机制的简称。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发达国家需要为此支付高昂的成本,像在日本境内,减排1吨二氧化碳的要花费234美元的成本,美国也需要153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减排成本仅仅是十几美元,在中国,每减少一吨碳排放也只需要20美元,正是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让发达国家热衷于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减排项目,CDM就是这样一种用资金换碳排放的机制。从广泛的意义来讲,任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都可以作为CDM项目来开展,比如新能源。目前在中国,有不少的风电企业已经开始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