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寸铁的俄军战俘(乌克兰战俘)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日俄战争俄军俘虏最后释放了吗
释放了。旅顺日俄战争中日军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还是比较文明和人道的,沙俄的战俘没有遭到虐待,最后俄军都被释放返回俄国了。
不放弃不抛弃,二战苏联战俘在德军秘密基地偷飞机:回家、回家
二战时,在战场上成为德国战俘,不仅是失去自由,而且会遭受各种折磨乃至死亡。据解密的资料,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被俘262万人,只有83万人活到了解放,死亡率高达68.8%。战俘们缺衣少食,许多人要从事繁重的劳役,或累死、或病死,或饿死,或被杀而死。
德军的战俘营是个没有生机的死亡之地,可即便是在那样令人绝望的环境,仍有人抱着不屈的信念,努力寻找着回家之路。德维亚塔耶夫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1944年7月13日,苏联第104卫队战斗机航空团高级中尉米哈伊尔· 彼得罗维奇· 德维亚塔耶夫驾驶P-39战斗机飞往战区执行任务。这是一款空优战斗机,由美国援助。虽然P-39在美国飞行员手中不堪重用,但苏联人却发挥了它的潜能,使其不仅成为德国空军的梦魇,还能搞对地突击。
德维亚塔耶夫很不走运,他在利沃夫附近被击落,跳伞后落在了德占区,因而被俘,被押往罗兹集中营。
1944年的德国,早已不是战争爆发之初的样子。德军曾经的所向披靡、尖啸着轰炸他人的情形已不复存在。制空权已转移到盟军的手中,日夜遭受轰炸之苦的德国人对盟军飞行员恨之入骨。
德维亚塔耶夫不想在战俘营被折磨至死,8月13日,仅仅被俘一个月,他就与几个同伴趁着夜色钻出了铁丝网。
但没走多远,他们就被哨兵发现,抓了回来。经审讯,德维亚塔耶夫被判处死刑,德国人将其带往萨克森豪森死亡集中营,等待处决的时刻。
命不该绝,一位囚友设法改变了德维亚塔耶夫的死囚身份,他们用104533的惩罚标签蒙混过关,后来,德维亚塔耶夫以步兵身份从惩罚营调到了常规营。
1944年10月,德维亚塔耶夫与一大批纳粹认为不太危险的战俘被押解到波罗的海上的乌瑟多姆岛,这里有德国的秘密基地—佩内明德,这是V1和V2导弹的研制及生产基地。上万的战俘在此强制劳动,生产出来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
这里四面环海,逃跑更是难于上青天。德维亚塔耶夫结识了两个伙伴,他们正计划搞一条船逃回苏联,但难度太大,毕竟海船上德国兵太多,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们所能应付。但"步兵"德维亚塔耶夫却提出新建议:搞一架德国飞机,飞回苏联。
经过周密计划,1945年1月,一支10人的越狱小分队建立起来。营地附近就是飞机场,这样明显的目标自然不会为盟国空军忽视,因而机场屡遭轰炸,战俘们抢修机场也就成为常事。德维亚塔耶夫设法加入维修机场的队伍,近距离观察。小分队有10人,也不是任一架飞机就能装载的。
德维亚塔耶夫选中了德国的He111中型轰炸机,他设法靠近飞机,观察德国飞行员的驾驶室。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大致了解了该型飞机的操作方式。
1945年2月8日中午,德维亚塔耶夫团队等到了一个机会。午餐时间到了,严谨的德国人放下工作去吃午饭,而当天地勤工作有限,在岗人员少,这一走也就差不多没几个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们此前两次试图行动,都因为在场的德国工作人员多而放弃。伊凡·克里沃诺戈夫在众人掩护下干掉了监工的警卫,但当时只有小分队的五个人在,另五人还不知道。分队成员没有抛下战友,克里沃诺戈夫换上德军警卫服装将全体成员带至机场。
起飞过程惊险万分:先是舱门紧闭,众人费力掏洞打开了舱门;再是飞机上居然没装蓄电池,无法启动设备。众人努力找到装蓄电池的推车,一番折腾后,德国He-111H-22型轰炸机开始滑跑。德国人反应过来,警报响起,但轰鸣的飞机在德军赶到之前冲上了天空。
德维亚塔耶夫驾驶He 111起飞后一路向东在云层中穿行,追踪而来的德军战斗机没有发现逃亡者。随后,德维亚塔耶夫驾驶飞机向南转向,飞行了300-400公里后受到了自己人高炮的猛烈射击,机翼中弹,迫降在雪地上,10人战俘小分队安全到家。
战俘开轰炸机回家的事件,苏联自己人都不敢相信,因而对10人进行了甄别。其中7名士兵回到第777步兵团继续参加对德作战,5人不久后战死。
德维亚塔耶夫和另2位军官则受到长期审查,1945年战争结束, 德维亚塔耶夫退役,身份仍未确定。但根据他们的报告,苏军攻占了乌瑟多姆岛,获得了许多德国导弹样品及其技术。
1957年,苏联终于确认德维亚塔耶夫等人的功绩,他们带回的德国火箭信息对苏联太空计划至关重要,小分队成员都获得了英雄勋章。8月15日,德维亚塔耶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南京大屠杀期间,冒死救下25万中国人,请记住他叫:约翰·拉贝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一个德国医生和他的家人感染新冠,于是便以个人名义向中国请求 *** 物资资源,我国驻德大使收信后,马上上报国家工信部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国内抗疫物资同样短缺的情况下,迅速安排国内 *** 药品生产企业配合生产,并决定加倍无偿赠药,加上南京市 *** 的紧急筹集三万只口罩,620瓶 *** 药品和200套防护服,由专机前往德国,再由驻德大使馆驱车700公里,把药品和物资亲自送到这位德国医生手中。
这名写信的德国医生到底是谁?中国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一个德国人,这一切都因为他的爷爷是约翰拉贝,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就是拉贝先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在当时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救下来25万中国难民,并为他们提供庇护,他还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以独特的身份和视角记录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以第三国家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拉贝日记》是一部德国电影,根据《拉贝日记》中的真实描写拍摄而成,编剧和导演也都是德国人,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德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又会是什么样子?
1937年11月,这是拉贝先生即将离开中国的倒数第三天,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的主管,他已携妻子朵拉在中国生活了27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用日记记录当日的生活,在拉贝的管理下,西门子在南京的电气发电业务和 *** 通讯业务经营的都很好,但最近他突然收到总部提拔他的调令,让他返回德国,所以最近拉贝在忙着搬家,这里即将成为新任主管弗里斯的住所,同样是纳粹党徒。
拉贝为接替他的佛里斯准备了纳粹式的欢迎仪式,并带他参观工厂,弗里斯来接替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经营南京工厂,而是要关闭它,拉贝知道此消息后十分伤感,他不明白,总部为何要突然关闭南京工厂,此时日军已侵占无锡,准备一路向西攻占南京,年轻的小濒少佐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他的方案是兵分三路合围南京,在不造成太大损失的情况下,逼迫南京投降,但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表示,中国就像大象,不能用包围来消耗他的体力,也不能活捉,而是要直接弄死。
南京医院美国医生罗伯特正在紧急安排工作,他要求大夫和护士24小时待命,增加床位和手术台,并添加手术药物,因为他知道,如果日本人攻入南京医院必然人满为患,当晚的欢送舞会上,各国友人和高官都来为拉贝送行,这里一片歌舞升平,城外则是杀气腾腾,日本驻华大使口无遮拦地说“中国人应该感谢日本人来帮他们治理国家”
就在拉贝向大家进行告别致辞的时候,炸弹不断,在附近炸下,舞会戛然而止,所有人仓皇逃离,日本战机开始对南京城进行无差别轰炸,城内火光漫天,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从这一刻开始,拉贝带着妻子赶回工厂,中国人被拒绝进入工厂
拉贝看到这一幕后破口大骂,他不顾弗利斯的劝阻,命令马上打开工厂大门,人们刚跑进院子,进门就被炸飞,这个工厂作为发电厂,肯定人会成为日军的轰炸目标,拉贝集中生智,让国人打开所有探照灯,能拿出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和工人一起撑开旗子,让所有避难的市民都躲到旗子下面,鉴于当时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这面被全世界视作洪水猛兽的纳粹党旗,这一刻却成了中国同胞的保护伞,日军果然没有再轰炸
一架架飞机俯冲而下,然后离开,拉贝成功救了大家,被狂轰滥炸的南京城已是一片火海,到处残垣断壁,人们死伤无数,医院人满为患,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大夫的手术已经忙不过来,麻醉剂已经用光了,护士询问的解决办法,罗伯特医生焦头烂额,拉贝带着工人检查着机房,安排他们填上炮弹坑,然后给市民搭建避难所,
明天便是拉贝离开南京的日子,但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弗里斯驾驶 汽车 想要逃离,拉贝让人关门拦住了他,弗里斯想马上接替拉贝关闭工厂,解雇工人,后备箱装满工厂的文件就要带走,但拉贝据理力争,只要他还在南京,就不会放弃厂里的工人,拉贝回到家,妻子也表现出对她的不满,埋怨他为什么都要离开南京了,还要多管闲事,根据拉贝的安排,西门子工厂会为难民们提供庇护,家中的花园也用纳粹党旗搭起了避难的棚子,拉贝相信作为德国的盟友,日军应该不会轰炸这里,日军飞机在被他们轰炸过的南京城撒下传单,传单上厚颜 *** 地写着“日本军人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
南京已被国军抛弃,留下来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友人坐在一起商讨对策,德国大使罗森博士建议,借鉴上海的做法,在南京城划出一块平民安全区,成立中立委员会进行管理,拉贝觉得这样做有点夸张了,此时的拉贝还天真的以为作为盟友的日本人不会滥杀无辜,并给大家分发日均投放的和平宣言,话音未落,满身鲜血的罗伯特医生疲惫地走了进来,他按捺着愤怒说“当你们在这喝茶聊天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死在了手术台,断了腿的,腹部被打穿的,只剩下半个脑袋的,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给他们做手术,可孩子们还是全死了”,众人这才意识到。
日本人所做的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和平,魏特琳女士当即提议,像上海那样成立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由于拉贝比他们任何人都了解南京,他还有纳粹党的身份,可以作为盟友国和日本人周旋,所以众人举手表决由拉贝担任委员会主席,原本拉贝明天就要离开南京,但他还是决定接受大家的委任,并建议由罗伯特医生担任副主席,另一边,国军的大部队正驶入日军的埋伏圈,经过短暂的抵抗,小濒少佐便取得了胜利,但这依然激怒了朝香宫鸠彦,因为小濒少佐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仁慈的带回了几千名战俘,尽管小濒少佐说,杀死这些战俘有违国际法,但朝香宫鸠彦任然狂妄地下令杀掉战俘,于是这数千名国军就要被连夜枪决
日军大喊“都站起来,给你们喝热汤了”,战俘们站成一排,日军开着卡车,架起机枪对着手无寸铁的战俘进行流水线般的扫射,一通扫射,再对没有死透的战俘挨个补枪,年轻的小濒少佐面对残暴血腥的军国主义,不忍地闭上了双眼,晚上拉贝弹奏起钢琴,花园里避难的人们静静地仰头听着,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忍心把自己要担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事告诉妻子
这是他们筹建安全区的之一天,也是拉贝原计划离开南京的日子,他迟迟没有出现,罗伯特早就看不惯拉贝纳粹党的身份,他不屑地拿出一份名单说,这是今天轮船乘客的名单,拉贝和他妻子的名字就在名单上,现在拉贝怕是也跟着逃命了吧?魏特琳女士不相信,他们急忙赶到马头,果然看到拉被带着妻子挤在人群中准备登上去往欧洲的轮船,妻子登上轮船后,拉贝停下了脚步,他没有上船,他早已决定要留在南京,妻子理解的看着拉贝,让他保重,拉贝走下舷梯,挥手道别
这时天空传来轰鸣声,日军的飞机忽然来到马头上空,并朝着轮船飞去,飞机追上轮船,开始狂轰滥炸,他们宁愿错杀100,也不愿放过一个,没有他们的允许,谁也别想离开南京?拉贝眼睁睁看着被轰炸的轮船,他无能为力,只能大喊妻子的名字,这一夜拉贝彻夜未眠,生死不明的妻子和日本人的残暴行径,让他建立安全区的信念更加坚定
1937年11月22日,南京国际安全区正式建立,几天之内,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安全区,导致委员会的工作一度瘫痪,经计算,其中一天就有23000多难民进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工作人员说,安全区只能容纳十万人,不能再多了,但拉贝在中国生活了27年,深知中国人能吃苦耐劳,他相信能容纳十万人的地方,一定也能容纳20万人,现在急需解决的是粮食问题,于是趁日本人还未进入南京员会,便不停的往
安全区运送粮食和物资,日军在上海有600架战机,加上坦克部队,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旦发动攻击,南京只有死路一条,国军将仅有的部队部署在了城门,他们准备誓死抵抗,用生命来守卫南京,深夜日本军营松井石根质问小濒少佐为什么把包围战略改成了进攻,小濒少佐抱歉的说,这是亲王的指示,朝香宫鸠彦仗着自己是天皇的亲舅舅
他利用这层血缘关系,急功近利地想展示日军的优势,所以下令直接进攻南京,并在他的指挥下,当晚就发起了突袭,国军誓死抵抗,但面对日军的人数优势和现代化武器,仅一晚南京城就被攻破,市民们在恐慌中四处逃散,日军刚刚进城,南京医院便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医生抬着受伤的士兵来到医院,罗伯特医生发现后急忙上前制止,但得知受伤的士兵竟是医生的儿子时,便把他们收进了病房。
楼下一阵枪响,日本兵冲进医院,寻找受伤的士兵,罗伯特医生用美国人的身份周旋,但无济于事,他们搜查所有的病房,还是发现了异常,就这样,不但士兵没有救下,那满屋子的医生和护士也都被残忍杀害,医院的惨剧刚刚结束,安全区又迎来新的困难,安全区的大门被日军设卡拦截,欲送粮食的卡车被挡在门外,要进去的话,每人只能带一袋粮食,剩余的每袋要征收一万元的关税
拉贝用德国盟友的身份去交涉也无济于事,拉贝在无尽的轰炸声中继续书写着他的日记,委员会的工作举步维艰,只希望外交大使和各国媒体能尽快回到南京,希望国际舆论能够约束日本人的所作所为,结束工作的拉贝正要回家,他看到了醉酒的罗伯特,这是两人之一次独处,罗伯特说出了白天医院里的悲惨遭遇,两人一起借酒消愁,在酒精的作用下拉贝弹着钢琴
罗伯德观察着随意改编的歌曲,他们尽情地释放着情绪,这一刻他们是快乐的,拉贝善意地伸出手,但罗伯特没有跟他握手,因为他是纳粹,惨绝人寰的纳粹,为了减少日军对安全区的威胁,金陵女子大学魏特琳校长,迫不得已将学校收留的153个国军战俘交给了日军,但这个日本兵却提出,将要带走学校20个女学生,到了晚上再给送回来,魏特林女士因此愤怒地拒绝了他,你会后悔的
这个日本兵留下狠话就离开了,没能满足一己私欲的日本人竟然为了报复,把学校刚交出去的153个战俘当场击毙,在学校门口,日军的残暴和眼前遍地的尸体,让魏特琳震惊,但更震惊的还在后面,就像《拉贝日记》中所说
1937年12月19日,安全区的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南京城中到处有人被枪决,被活埋,炮弹坑影响了日军坦克和 汽车 的通行,他们就用中国人的尸体去填平,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平民百姓所施加的暴行,那景象令人难以置信,众人看着日本人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杀戮影像,不忍直视奋流下眼泪
拉贝决定写信给希特勒,他恳求希特勒能伸出援手,帮助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也许是拉贝希写给希特勒的信被日本人发现,日本亲王朝香宫鸠彦接见了他们,拉贝的妻子,在日军的轰炸中幸存了下来,日本亲王装作还在搜寻的模样,不告诉拉贝真相,并假惺惺地 *** 了通行证,经过争取粮食可以不收关税的运到安全区,就在这时,楼下的日军命令拉贝的司机必须待车上,但他却因为听不懂日本话,被强行带走,拉贝结束会议准备离开时,发现司机不见了,而日本管家却告诉他
他的司机是因为跟人打架被送到了战俘营,拉贝马上赶到战俘营,但还是晚了一步,他亲眼看见司机被砍了头,而日本军官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没有按照命令待在车上,因为两个军官正在进行砍头比赛,两个日本人在堆积成山的尸体和一排排的头颅前合影,旁边是大批等待被砍头的俘虏,他们甚至在每天的报纸上更新砍头大赛的赛况,并当作荣誉,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比赛,惨无人道的令人发指
日军杀了拉贝的司机,为了不缠他,日军让战俘们排好队,让他挑一个带走,拉贝说,我要会说德语,会开车的,如果没有的话,我要带走20个,拉贝看着这些孩子,他艰难地挑选,他想带走每一个人,但他只能挑选20个,这一夜拉贝辗转难眠,脑中全是血腥的场景,委员会的人道救助引起日本人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难,
粮食最多还能坚持三天,他们已经没有钱买粮食了,有人开始抱怨魏特琳校长,消耗了比别人多三倍的粮食,他们不相信一群女学生能吃这么多,确实一群女学生吃不了这么多,原来魏特琳校长在学校里还藏了数百名中国士兵,在上次见到日本人的报警后,他决定不再把战俘交给日本人,否则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1937年12月23日,南京城已经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患有糖尿病的拉贝用完了他最后一瓶胰岛素,为了解决安全区的粮食问题,拉贝强撑着身体,准备把他的所有积蓄都捐给安全区,但它又留出了一沓钱,在圣诞节的那一天,他把这沓钱当做圣诞礼物分给了安全区的老人和孩子们,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共度圣诞夜,委员会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在教堂上发现了一大捆钞票,只有罗伯特医生发现了拉贝的手卷和那个钞票的布料是一样的,另一个好消息是南京的,邮政恢复了,拉贝打开进来的包裹,猜出了是妻子做的蛋糕,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没有死,但自己却突然昏倒在地,罗伯特知道只有胰岛素才能救他,但拉贝的胰岛素早已用完,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胰岛素,在日本指挥部
日军通过盘问女大学生,得知学校中私藏战俘的消息,而明天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就要抵达南京,松井石根下令要赶在媒体到达南京之前,尽快消除大屠杀的证据,正好可以利用窝藏士兵的理由,把安全区彻底清除掉,他不想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城发生的事,小濒少佐在门外,听到了这个计划,这时他正好看到前来寻求胰岛素的罗伯特和罗森博士,罗伯特医生正在取胰岛素,小濒少佐趁机将计划偷偷告诉了罗森,希望他们能够躲避这场灾难
回到委员会,罗森开始责怪魏特琳,你私藏战俘的事,居然是个日本军官告诉我的,这会让整个安全区跟着遭殃,但魏特琳女士在见过日本人的暴行后,便不会再把士兵交给日本人去屠杀,安全区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明天抵达南京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拉贝的计划是在安全区周围布置警报器,媒体已抵达南京,就马上发出信号,除此之外,只能用生命去坚守
1937年12月25日日军要清除安全区的消息走漏,一大早,数百名群众组成人墙,挡在安全区门口,和日军对峙,他们要用生命来捍卫安全区,朝香宫鸠彦气急败坏的催促的军队马上杀进去,甚至派来了坦克,炮筒对准了手无寸铁的群众和难民,为了尽快消灭罪证,朝香宫鸠彦直接赶到现场,亲自指挥,子弹已经上膛,千钧一发之际,大门打开拉贝带着委员会众人走了出来
他来到朝香宫鸠彦面前,对朝香宫鸠彦说“如果殿下乐意安排一场大屠杀的话,请你把我一起杀了”,朝香宫鸠彦再次抬手,只待一声命令,突然警报响了起来,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的有游轮抵达南京,拉贝说,“您要动手的话,请抓紧时间,要不然明天全世界都会知道日本人的暴行”,朝香宫鸠彦害怕恶行暴露,只能暂时离去,此时,安全区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1937年12月29日,由于各国大使回到了南京,朝香宫鸠彦迫于压力,终于承认了安全区的存在,拉贝的人道主义救助得罪了日本人,于是,日军要把拉贝强行遣送回德国,日军全程跟随,不允许拉贝和媒体接触,拉贝走过曾经摆满头颅的地方,现场已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片血迹。拉贝来到码头,这里挤满了被她救助过的人,人们围了上来,喊着拉贝的名字,男女老少的眼中满是感激,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拉贝终于和自己的妻子再次团聚。
影片取材于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但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的史料,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20多万人因为安全区的保护得益幸存,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原本的主打市场唯独少了日本,因为日本,仍旧在试图逃避 历史 责任,将本部影片进行了全面封杀,就连本片中的日本演员也受到了日本国内的指责,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被盖世太保作为中国人的同谋逮捕,他被禁止讲述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的日记被没收,直到60年后才重见天日。
1948年拉贝被纳粹逮捕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市民自发募捐了一亿元,来保释拉贝,以当时的国内经济水平换算为美元,也只相当于2000美金,才将拉贝赎出监狱,1950年拉贝在贫困中逝世于柏林,无人知晓,也没有任何悼念活动。
1999年,南京 *** 变更道路拓宽计划,使拉贝故居保存了下来,成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疫情期间,得知拉贝后人正在寻求帮助,南京 *** 立刻向德国捐赠抗疫物资,受赠方一栏,填写着托马斯拉贝。这是一群跨越84年的感谢,值得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拉贝先生,还有那些真实存在并超越国界和党派的人道主义者。
俄乌进行近300人战俘交换,为何会出乎众人的意料?
56人换225人,俄这次亏本买卖反而赚大了!在局势紧张的关键时刻,俄乌突然进行了交换战俘的行动,确实挺令人意外的。9月21日俄乌双方进行了交换战俘的工作,并且其中还有重量级人物。俄刚刚进行了部分动员,要动员30万预备役,并且还进行了武器装备生产的动员,形势一度显得十分紧张。乌克兰方面也透露消息称,要发起全面的进攻,给人的感觉要有更大攻势的感觉。就在俄乌冲突局势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升级的背景下,俄乌双方进行了战俘交换工作,释放了难得的善意。通过战俘交换的细节可以看出,俄罗斯在战俘交换过程中,还是做出了更多的让步。
其实,这是一次大规模战俘交换行动,总共涉及近300名战俘,其中俄罗斯释放了包括5名亚速营高级指挥官在内的100多名亚速营士兵在内的总共215名乌克兰战俘。俄罗斯除了释放乌克兰战俘之外,还释放了包括5名英国人、2名美国人、1名克罗地亚人、1名瑞典人和1名摩洛哥人在内10名外国雇佣兵。其中被释放的2名英国人和1名摩洛哥人曾经被俄法院判处死刑。作为交换乌克兰释放了55名俄罗斯战俘,同时还释放了一名亲俄罗斯的乌克兰领导人梅德韦丘克。很明显这次释放战俘行动乌克兰与俄罗斯是以56人换225人,明显是乌克兰赚了。
简单的分析,俄罗斯是用225人换56人,基本上是4个人换一个,可谓是亏本的买卖。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还释放了西方国家最想要释放的10名雇佣兵,还有被判处死刑的雇佣兵,另外还有5名亚速营高级指挥官等大人物。可以说,在这次战俘交换行动中,俄军是非常慷慨的,展现了巨大的诚意。当然,俄罗斯这次看似做了亏本的买卖,实际上并不亏。首先,俄罗斯展现了自己的和平诚意,展现了俄罗斯始终在善待俘虏,并且在促进和平方面是很慷慨的愿意吃亏的,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俄罗斯的正面形象。
另外,通过这个行动,俄罗斯也是想告诉世界,俄罗斯是想要实现和平的,只是乌克兰拒绝谈判。其次,换取亲俄领导人梅德韦丘克,也是给乌克兰境内亲俄人士一个交代,那就是俄罗斯给予他们的承诺是真实的,不会抛弃他们的,这也给乌境内亲俄人士吃了一个定心丸,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俄服务。再次,俄释放战俘也是给土耳其和沙特一个面子,从而赢得相应国家的支持。
总结:交换战俘行动是土耳其、沙特等国家调解下实施的,这也让土耳其、沙特等国有了成就感,给了埃尔多安和沙特王储萨勒曼面子。乌克兰战俘送到了土耳其,外国雇佣兵送到了沙特,俄罗斯的安排可谓是一举两得。最后,俄罗斯释放的这些战俘都是审讯完毕的,已经没有太多价值了,用他们换取俄罗斯士兵,对于当前的部分动员也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俄罗斯这次换俘虏行动看似亏本买卖,实际上是赚大了,达成了俄罗斯想要的政治目的。
一战时俄国战俘营是什么样的
对待战争的态度也许古往今来都是一致。反战应被划入人类一贯的感情中,而拥护以及热衷于此的则不过是偶然时代的非理性谬误。但这个偏见最近被亚历山大·沃所著的《维特根斯坦之家》纠正了。
《维特根斯坦之家》故事的主人公保罗·维特根斯坦,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哥哥,此人也是欧美文化界的牛人——一位卓越的“左手钢琴家”。他的右手?他的右手就是在一战当中毁于俄军的炮火和虐待之下。下文节选内容从保罗成为俄军战俘开始。
克拉斯尼斯洛以东那广袤的大地上,没有铁路,也很少有公路。那些被认为身体健康可以行军的俘虏们被迫赶路,有时一天走上15英里,有时被哥萨克军刀驱使着,只能在每天早晨吃到一片面包和一碗卷心菜汤。他们走了两个或三个星期,直至到达一个火车站,铁路上的流放也自此开始。
在之一次对加利西亚的进攻中,俄国人擒获了10万奥匈战俘。这些人,加上他们自己的大量伤员,以及在流离失所中集聚起来的到处找寻食物和庇护的波兰人,成就了一次浩瀚而凌乱的绝望大迁徙。而要养活这迁徙大军,俄国人准备不足,装备也不够精良。
在这次奔向内陆的长征中存活下来的人,见证了俄国大夫的善良和体贴。他们同样也受到了俄国农民的帮扶,对奥地利和德国的战俘,他们怜悯相待,在他们路经自己的村庄时,给他们面包和衣物。
但也有很多传闻,把俄国普通士兵的残忍、欺诈和贪婪公之于世。《海牙公约》第四条明确规定,所有交战国都必须人道地对待战俘。他们必须被置于敌方 *** 的力量管控之下,而不能交予俘虏他们的个人或部队。除武器、马匹和军事文件外,所有个人财产仍归属被俘士兵。而实际上,本身就报酬过低、营养不良且受到惊吓的俄国军队的士兵们,则把他们战俘的口袋洗劫一空,拿走了钱、信件、手表、笔记本、刀具,还有他们看得上的任何东西。在战俘医院里,俄国的看守们掠走了他们双手可及的所有衣物——大衣、衬衣、靴子,甚至病房里的毯子也不见了踪影。因为上面是基于进出病人的多少而决定给医院多少拨款,狡猾的职员们就会把哪怕是病情最危重的俘虏从一个医院毫无必要地转到另一个医院。有时,俘虏们在夜间(这样,就免得被俄国人民看到)打着赤脚被缓慢移送到酷寒的铁路、煤车车站,在俄国的城市间穿梭往返好几周,结果却常常被送回他们开始被转出的那个医院。
左手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
就这样,在被俘后那漫长的几个月里,保罗发现自己从彻尔姆转到明斯克、基辅、奥廖尔、莫斯科、彼得格勒,又到了鄂木斯克,一路搭乘那狭窄、拥挤、臭烘烘、虱虫遍地的铁普罗斯基——由40到50节货车、囚车和牲口车厢扣连在一起组成的典型战俘运载火车。
每节车厢中间都有一个铁制火炉和盥洗用的水桶,两侧各固定一排厚木板铺位,另有一个为武装警卫而设的空间被分隔开,带有自己的床铺。
据一个奥地利战俘回忆说:“每个人都不得不要么脸朝左侧,要么朝右侧,互相挤靠在一起。翻个身都要同时,因为只有把我们的身体完全保持平行,才能被那可用的空间容下。”
当保罗躺在铁普罗斯基那光秃秃的床板上,颠簸着穿越7000英里的异域疆土时,能让他高兴的事情可不多。一连数日,他在尽是虱虫的车厢里和其他俘虏挤睡在一起,圆睁着双眼,手臂上的伤口溃烂不止。
想起老鼠在自己身上乱窜,他格外厌恶,在几年后他向一位密友吐露:“它们仍旧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噩梦里,而我是多么谢天谢地,我的血对虫子叮咬有免疫力。其他俘虏不能忍受臭虫和虱子,而我却能把它们扫开,而不会被咬。”
更难驱散的,是保罗在手术后的几周到几个月里所忍受的肉体和心灵上的创痛——因为残疾,他要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诸多实际的困难,创痛也由之加剧。忽然间,他早起时系不上自己的鞋带,切不了食物,也没法给自己穿戴好。保罗所熟悉的格扎·茨希(Géza Zichy),在15岁时的一次狩猎事故中失去了右臂,他这样回忆之一次尝试为自己穿衣的情形:“我花了3个小时,但还是做到了。我用门把手、家具、我的脚和牙做成功的。进餐时,我不吃那些自己切不了的食物。而现在,我可以削苹果、给自己剪指甲、骑马,我是个不错的射手,甚至还学了点钢琴。”
众所周知,幻肢痛作为一种身心的失调侵扰着所有截肢患者,而其原因在医学界仍不得解。一些人认为,即便身体的部分组织被移除了,但大脑的运转仍是依照完整身体的蓝图。另有人认为,大脑因没有得到来自遗肢的回应,就连续释放信号,于是恶化了原初控制遗肢的神经。不论原因为何,症状都剧烈异常——残肢烧灼地疼痛,感觉是,失去了的拳头或臂肘夹得越来越紧,直到要崩裂的程度,要么整个肢体不知怎地被难解地扭结或弯曲了。刻意去看清手臂已不在,也解脱不了患者,因为即便他的眼睛已经证实情状的不可能,疼痛仍旧持续不休。
被俘三周后,保罗才之一次被准许给家中去信。所有俘虏们的信件都要被俄国人审查,但并非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在信中才显出欢快的口吻。且不说他们不想以自己绝望处境的个中细节而让家人觉到不安,很多俘虏因离开前线,背弃或辱没了他们的家庭和全副武装的战友,而觉得耻辱,甚至罪恶。瑞典红十字会的护士埃尔莎·布兰德斯托姆,公认的西伯利亚天使,在减轻奥匈战俘的苦难上比所有人做得更多,她在回忆录中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奥地利候补军官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躺在角落里。他父亲农场里的哑巴牲畜们也从没惨死在这样的污秽之中。“把我的爱带给我的母亲,但不要告诉她我死得如何悲惨。”这就是他的临终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