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外长死因(俄罗斯外长牺牲)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希特勒的真实死因?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开始实施自己的“死亡计划”。早晨,保镖把希特勒喜爱的一只狗带进卧室,希特勒准备检查一下毒药的性能。狗吞食毒药后,马上死去。 下午3时45分,希特勒走进属下的办公室,与部下告别。随后,他返回自己的办公室。两名贴身保镖跟随他进入办公室,想同他做最后的告别。此时的希特勒早已失去了过去叱咤风云的风采,成为一个无助的老人。他希望属下能向西突围,请求德国盟军的支援。最后,希特勒再次提醒保镖,不要忘记他焚毁尸体的嘱咐。 两名保镖刚刚走出办公室,里边便传来的一声枪响。众将旋即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一幅惨景出现在面前:希特勒歪倒沙发上,上身穿白衬衫,扎黑色领带,灰色西服,下身全是黑色:黑裤黑袜黑皮鞋。子弹从右太阳穴穿入,周围墙壁和地面上溅满血迹。 爱娃服毒后已停止了呼吸,蜷曲着坐在希特勒右边,身上薄如蝉翼的纱裙也溅满了血迹。地上扔着希特勒使用过的两把手枪。 遵照希特勒生前旨意,大家把两具尸体平放在地面,洒上汽油焚烧。几个小时后,几名保镖把两人尸骸合葬在附近。5月5日,苏联红军从地下挖出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 根据林格和久恩舍的供述,希特勒自杀的原因是:希特勒惧怕柏林失守;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希特勒不肯在对手面前投降(当时传说苏联发明了一种能使人昏睡的瓦斯气,他担心苏联军队突然使用这种气体,使他来不及自杀而落入苏军之手);不想被苏军生俘,他怕自己和爱娃被处死后,尸体被苏联示众。 而希特勒死后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中新网电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希特勒曾于1938年表示他希望能够葬于利恩特兹市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墓地,他的装饰有乌拉尔宝石的金色坟墓将位于墓地的中央,但他显然未能如愿:苏军士兵1945年在帝国总统府花园内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被严重烧焦的希特勒的尸体残骸。他的尸体残骸后来被重新埋葬了八次,并最终被过滤广告被火化。 之一次尸体掩埋发生在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和他的两条狗被埋在帝国总理府花园内。俄罗斯士兵楚拉科夫5月4日在一个弹坑内发现了两具不明身份的尸体。俄罗斯士兵搬走了尸体,但于同日又将尸体掩埋,因为当时苏军认为已经找到了希特勒的尸体。 5月5日,尸体又被挖出,并被送往布赫镇的一个诊所,对尸体残骸的医学检查于5月8日完成。尸体残骸在前苏军反谍部门的监视下在费诺夫镇第四次下葬。尸体残骸于5月17日被再次挖出,从莫科斯赶来的米什克将军对尸体残骸进行了重新检查。米什克将军亲自将重检报告和据称是希特勒和爱娃的下巴骨带回了莫斯科。 希特勒尸体确认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许多问题:目击证人的证词有很大差异,而且也很难找到目击证人。苏联军事情报人员为了找到目击证人而在柏林和附近地区进行了仔细的搜索。斯大林1945年5月1日收到了朱克夫将军送来的有关希特勒死亡的报告。这份报告称,希特勒于4月30日当地时间下午三点五十分自杀身亡。 苏军第3集团军的反谍部门负责寻找希特勒的尸体残骸。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副司令员塞奥夫中将亲自指示第3集团军反谍部门的负责人展开搜索行动以找到希特勒的尸体。1970年3月13日,克格勃负责人安德罗波夫向当时的苏共总书纪勃列日涅夫送去一份要件。这份请示文件称:“第3集团军克格勃特别部门1946年2月在我们驻马格德堡军营内埋葬了希特勒、爱娃、戈培尔、戈培尔妻子和孩子的尸体。由于作战需要,上述营地将转移给德国当局。由于考虑到工程建设或者其它土方开挖工程可能会使埋葬地被发现,我建议挖出这些尸体以进行火化。克格勃特别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按程序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执行这一任务。” 文件于3月16日得到了苏联更高领导层的批准。克格勃特别部门的工作人员于1970年4月5日早上挖出了希特勒、爱娃等人的尸体残骸。他们将这些骸骨放入盒内,并于当天早上完成了对尸体残骸的“物理摧毁”,骨灰被撒入比德里兹河。
41年巴甫洛夫被判死刑,斯大林划掉判决书上3个词,然后说了句话
朱可夫被称为斯大林的“救火队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却有另一位鲜有人知的将军能和朱可夫齐名。
他44岁就已经当上了苏联大将,同时担任西路方面军的总司令,他就是巴甫洛夫。
然而,这样一位大将却没有牺牲在战场上,1941年7月巴甫洛夫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巴甫洛夫也因此成为了二战期间苏联死亡的更高级别将领,当时他所犯的罪名的叛国罪。
判决书出来之后,斯大林久久不能平复,他先是划掉了判决书上的三个词,随后又说出了巴甫洛夫的死因。很快,巴甫洛夫就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那么, 巴甫洛夫有着怎么样的经历?为何斯大林划掉的是哪几个字?
十月革命前夕,巴甫洛夫同许多人一样,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到底是加入红军,还是继续留在白军?成为了当时许多人的一个困难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巴甫洛夫选择了加入苏维埃红军,当时他的想法仅仅是因为红军的待遇会比白军要更好。
由于巴甫洛夫曾经在学习里面读过书,在当时的红军里面有文化的人不多,因此他在加入红军之后很快就晋升为了一名士官。
就因为他曾经读过几年小学,所以他在晋升为士官之后很快又被红军送去军事学院学习。
在此期间,他远离了战场,但是同样也缺少了实战的经验,不过他在学校里面学习到了先进的装甲兵团理念,这为他之后的升迁提供了基础。
在军校毕业之后,巴甫洛夫就成为军中有名的学霸,主要是因为也没多少人读过书。随后巴甫洛夫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取得了一些胜利,很快他就成为了红军将领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巴甫洛夫因为曾经在军校里面学习过装甲兵团知识,因此苏联在组建装甲兵团的时候就想到了巴甫洛夫。
随后苏联组建了两支装甲兵团,其中一支是著名的朱可夫将军担任指挥,另一支则交给了巴甫洛夫,他成为了和朱可夫齐名的大将。
一年之后朱可夫晋升为大将,随后巴甫洛夫也同样获得了大将军衔,此时的他才不过44岁。
因为最初的巴甫洛夫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他在1935年的基辅军区演习中,展示出了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调度能力,因此也深受斯大林的器重和喜爱。
很快,巴甫洛夫就迎来了他的之一场考验,在1937年时前往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他指挥苏联的装甲部队协助西班牙共和军作战。
在这场战斗期间巴甫洛夫屡战屡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回国之后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他的人生也由此走上了巅峰。
苏德战争爆发前,巴甫洛夫担任西方面军的总司令,可见人生的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后来,随着德军的入侵,巴甫洛夫的部队却节节败退。 巴甫洛夫驻守的明斯克也被德军攻克,巴甫洛夫丢下了自己的部队而逃,其手下近50万人的部队就此被德军歼灭。
明斯克的丢失,意味着白俄罗斯很快也将沦陷,为了抵御德军,1941年6月30日,斯大林让铁木辛哥接替巴甫洛夫指挥西方面军,随后就就将这位逃跑将军叫回了莫斯科。
一开始,巴甫洛夫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他先是和铁木辛哥交接工作,看着铁木辛哥他还想要为自己的行为狡辩。
巴甫洛夫告诉铁木辛哥,自己在明斯克已经尽力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换谁都挡不住德军的进攻。铁木辛哥则十分嫌弃地表示,西方面军全军覆没,难道你巴甫洛夫一点责任都没有?换谁来都不会打得如此难看吧。
随后铁木辛哥的办公室来了两名军官,一旁的巴甫洛夫感到十分诧异。
两名军官敬了个礼之后拿出了一份逮捕令,目标直指巴甫洛夫。
此时,他刚刚卸任西方面军总司令,转眼间就成为了阶下囚,巴甫洛夫本人则大吃一惊。
巴甫洛夫还想着辩解,铁木辛哥也没给他这个机会了,让他直接去莫斯科和斯大林解释。
巴甫洛夫被前来的军官带走,随后就送往莫斯科听候发落。
那么, 巴甫洛夫这场仗是怎么打的?是真的技不如人还是巴甫洛夫自己的问题?
1941年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他希望能够赶在冬季之前迅速拿下苏联。
要拿下苏联,主要目标自然是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莫斯科,为此, 希特勒打算强攻白俄罗斯,走最短的路线进攻莫斯科。
希特勒命令传统普鲁士军人冯博克元帅指挥这次行动,并将帝国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交给他。
随后,冯博克就打算来个南北夹击,用装甲部队冲垮苏军。
在冯博克的计划当中, 北路军从东普鲁士出发,兵锋直指比亚韦斯托克;而南路军则穿过普鲁里皮亚特沼泽,径直攻取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冯博克打算将苏军围困在白俄罗斯地区,意图一举歼灭此地的苏军力量。
另一边,苏联驻守此地的则是西方面军,此时巴甫洛夫手下共有三个集团军,总计44个师。
按理说这支部队在人数上是不亚于冯博克的部队,但是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巴甫洛夫对于德军的计划丝毫没有预感。
巴甫洛夫天真地以为德军仅在北线进行行动,这样一来,只要守住比亚韦斯托克,就能够击退德军,对于南线的部队丝毫没有防备。
在巴甫洛夫的命令下,他将南线明斯克的部队紧急调往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巴甫洛夫把明斯克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很快他将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代价。
冯博克为了确保战事进展顺利,特意调来了德国第二航空大队,总共几千架先进的战斗机。
随后 在6月22日凌晨,冯博克让空军力量先行出发,数千架战斗机直接扑向西方面军的机场。
苏联方面26个机场全部被摧毁,无数的战斗机葬身于火海之中。
轰炸成功之后,冯博克开始派出精锐的装甲兵团,朝着北线的比亚韦斯托克疯狂进攻。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很快苏军就被打得晕头转向,没多久就全线败退。然而北线不过是一个小目标,德军真正想要的是明斯克。
德军在北线取得胜利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直奔明斯克而来。
随后,德军的进攻是越战越勇,短短几天之内,就往南线推进了大片阵地,期间还攻克了白俄罗斯的多个重镇。
其中,最快的莫过于德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拿下北部重镇德鲁格诺。
此时的巴甫洛夫开始慌了,他立刻组织第3和第10集团军开始对德军反攻。
但此时的红军已经无力在战场上扭转颓势,在多次冲锋无果之后,自身的部队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无奈之下苏军只得节节败退。
德军的两线部队开始慢慢收紧包围圈,巴甫洛夫下令部队撤离比亚韦斯托克,同时让第3和第10军团也撤离,全军直奔明斯克。
不过德军也不给他们机会了,这两个集团军还没有回到明斯克就被德军包围了。
几十万红军在德军的围剿下显得十分窘迫,另一边的明斯克由于防守力量薄弱,德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明斯克。
而此时的巴甫洛夫的50万人还被围困在比亚韦斯托克,见明斯克已经陷落,所有部队都变成了无头苍蝇各自为战,战斗力也急剧下滑。
这50万人有的逃跑,有的到山里躲了起来,还有的伪装成当地的老百姓。
不过大部分的苏军士兵都选择了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经过战后统计, 此战苏军投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2.5万,可以说西方面军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冯博克同时完成了歼灭巴甫洛夫和夺取明斯克的任务,希特勒对此也是相当满意,拿下明斯克之后下一个目标就直指莫斯科了。
冯博克指挥精锐部队进入到了俄罗斯的境内,开始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莫斯科进军。
因为巴甫洛夫的错误指挥,苏军在战场上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巴甫洛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后,巴甫洛夫就被苏联军事法庭的军官送往了莫斯科,那么, 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什么命运?斯大林对此又有什么看法?
巴甫洛夫抵达莫斯科之后就被关在了郊区的一所监狱里,负责看守的中将开始对巴甫洛夫进行审问。
当时,中将对巴甫洛夫提出了几个问题, 为何不对机场进行战略防御?为何对于德军的行动反应如此迟钝?又为何放弃明斯克的防御,将所有部队都带去北部?
巴甫洛夫面对这些提问没有做出回应,只是用香烟来掩盖自己的沉默。
巴甫洛夫表示,自己 只相信情报,并没有作出任何靠直觉而采取的行动,他表示自己 在战争开始之前没有收到任何情报。
其实,巴甫洛夫知道战事的发展,他原本可以先向上级汇报情况,然后作出相关的战略部署。
只是巴甫洛夫既没有汇报也没有部署,在他的心里面更多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作为的思想根植在脑中,这也难怪后面会遭到如此溃败了。
1941年7月,巴甫洛夫被带到了莫斯科军事法庭,巴甫洛夫的叛国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随后,法院将判决书交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看着自己曾经一手提拔的将领落得如此下场,心里面也特别不是滋味。
看着判决书上将巴甫洛夫贬得一无是处,斯大林的心中也是十分难过, 随后拿起笔在判决书上划掉了 “阴谋”、“昏聩”、“愚蠢的” 这三个形容词。
随后斯大林点起了一根烟,缓缓地说道: “他还是晋升得太快了。”
其实,巴甫洛夫确实是坦克战争上的一位军事奇才,但是他的能力远没到可以担任一方主帅的水平。且不说和德军名将相比,就算是对比冯博克,巴甫洛夫也显得太过于稚嫩了。
斯大林能够如此重用巴甫洛夫,更多是因为其身上的一股狠劲,只可惜这股狠劲没能够用在战场之上。
1941年7月28日,法庭宣布巴甫洛夫及其手下的三位将领,由于指挥不当,导致苏军丢掉了大量的武器物资,让敌军突破了防线。按照法律剥夺几人的军权,判处枪决。
其实这一次的溃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早在年初的时候西方面军就曾经进行过一次军事演习,由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两人分别指挥两军对垒。
然而,刚一交手朱可夫就看出来对方的不足,巴甫洛夫将重兵集结在了比亚韦斯托克,可是那里并不利于防守。
朱可夫就和后来的冯博克一样,分兵两路进攻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
巴甫洛夫在各方面条件都优于朱可夫的情况下,被朱可夫击败。可是巴甫洛夫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还指责朱可夫个人英雄主义。
巴甫洛夫认为朱可夫此举是狡猾的行为,不按照套路来。
朱可夫却表示战场上瞬息万变,敌军不可能会按照你的部署来进攻,要懂得随机应变。
此话一出,巴甫洛夫也是无言以对,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
或许如果当时巴甫洛夫能够注意朱可夫的提醒,西方面军的惨败就不会出现,苏德战场也不至于会打得如此被动。
巴甫洛夫的起点很高,同时自身也兼有装甲兵团的理论知识,但是他就是苏联的“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真正面临实战的时候却不懂得实时变通,最终落得大败而归的下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过快的晋升速度也让这位将军有点忘乎所以。
真理来源于实践,打仗也不例外,和巴甫洛夫相反的则是朱可夫。他善于在战场上寻找破敌之策,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被枪决,一个成为苏联英雄的原因,不仅性格决定命运,能力也决定上限。
加加林的死因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写全啊!这个是我们老师布置的问题,答案越全悬赏越高。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之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之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之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结婚。1960年被选为航天员,加入苏联 *** 。1968年3月27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正当加加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灾难发生了。1968年3月27日,他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灾难发生的这一天,加加林按计划要驾驶米格-15歼击教练机飞行两次,每次半小时。10点19分,飞机升空。10点30分,加加林把空域作业的情况报告飞行指挥,请求准许取航向320返航。此后,无线电通信突然中断,1分钟后,飞机一头栽到地上。 00事故发生后, *** 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1968年3月27日飞机飞行准备工作完全是按照现有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的。”调查委员会查明了飞机与地面相撞时的状态。当时,飞机在两层云带空域里飞行,看不见地平线。返航时,本应从70°航向向320°航向下降转弯,后来一定发生了某种突发事件,使飞机处于临界状态。飞机飞出低层云,航迹倾斜角达到70°到90°,飞机几乎是垂直俯冲下来,加加林和另外一位飞行员密切配合,想尽更大努力使飞机退出俯冲状态,但当时飞行高度只有250-300米,时间也只剩2秒钟了,他们没有成功,年仅34岁的加加林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以至于人们都不相信他真的牺牲了。 00遇上气象热气球,而启动应急设备出现失控,才导致此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