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设置竞赛规则有利于(体育运动设置竞赛规则有利于体育的推广)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5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体育比赛为什么要制定比赛规则
为了约束运动员的行为,让比赛顺利安全的进行下去,也是为了运动员的安全
足球规则
足球规则的制订和完善是基于足球规则的基本精神的。 足球规则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3个方面。 1.保护双方运动员。这是足球规则基本精神的核心。 2.促进技术、战术的发展。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竞赛规则的宗旨都是有利于促进本项目技术、战术的发展,足球规则也不例外。 3.对等的原则。对等原则是指规则对比赛双方一致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一原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公正”。就像国家制定的宪法一样,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遵守,大家都要执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3条基本精神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贯穿的。在裁判工作中,对于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况,必须根据上述精神妥善处置。 1963年10月26日,英国伦敦周围地区11个俱乐部针对足球比赛的种种纷争难题的问题举行了联席会议,联合组成了之一个足球协会。为了大力开展足球运动,使各队能在任何地方彼此进行比赛,协会的之一项任务就是制定比赛规则。1863年12月26日,协会会员代表在伦敦克鲁米沙街的一个小酒馆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研究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内容是: 1.场地长200码(180米)、宽100码(90米),端线4个角上插旗。 2.得分后双方交换场地,失分队开球。 3.抽签胜者选择球门,败者开球。开球前,对方球员需退至距球9码(8.1米)外。 4.球门不设横梁。球从两门柱间或顶端延长线之间通过即为得分。 5.球出界后,最初触球队员从球出界的球场边线上朝着与球场边线垂直方向将球掷入场内。掷进球场的球触地前不算比赛开始。掷球须用单手持球从头顶上方掷出。 6.当某个队员踢完球时,站在比球更接近对方门的同队队员不能参加踢球。 7.球从端线出界,如果守方队员先得球,有权从正对得球点的端线上发任意球;若攻方队员先得球,有权从正对得球点的端线15码(13.5米)处向球门发任意球。 8.某个队员接到对方踢出的球,如果立即用脚后跟在地面做一标记,就可以在原点发任意球。 9.不能用手持球跑。 10.禁止踢人、绊人、用手拉人或推人。 11.比赛最多参加者,每方不得超过11人。 12.无论任何理由,进入比赛状态后,禁止用手触球。 13.接住对方踢来的凌空球或者之一次反弹球,可以掷球,也可以传给其他队员。 这13条足球规则一经颁布。立即得到了足协诸会员队的拥护,在1871—1872年举行的比赛中,各队普遍运用了这套规则。1872年11月30日,苏格兰队与英格兰队比赛之后,苏格兰足协开始采用和推广这套“英国规则”。一时间,这套规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为人们所认可,成为足球比赛的法律文件。从此,足球运动也正式从游戏的性质中蜕化出来,成了一项高尚的体育运动。 为了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1904年5月21日,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国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苏黎士)。1925年,国际足联公布了新的“越位”规则(无球进攻队员与端线之间少于两名对方队员即判越位),加重了防守任务,攻防矛盾又趋尖锐,比赛更加激烈,足球比赛规则也日臻完善了。 今天,足球规则已经由最初的113条发展到了17章180余款,较之过去不知严谨、合理了多少倍。最初制定的13条规则的每一条文都经过了多次修改。但人们发现,不管如何修改,它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最初的精神还是保留了下来。1863年12月26日的“克鲁米沙会议”意义深远,是足球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今,足球规则仍然不够尽善尽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翻译等原因,一些正确的规则也常被曲解。为此,国际足联几乎每年都要对规则进行审定和解释,力图不断完善规则并统一判罚尺度,使之更加合理。
标准规则
【最早的一部足球规则】 1.场地面积,在长150码,宽100码以内。 在每条边线上距端线25码处,各树立两根标志杆。 2.球门由两根立竿组成,相距英尺. 3.用投币选择球门或开球权。 4.上半时比赛时间结束后,交换场地。 5.当队员将球踢出时,同队任何队员站在球的前面较对方队员更接近对方端线时,不得参加比赛接触球,也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其他队员接触球。 6.当球被踢出边线外则为死球,由对方在出界地点 将球直接踢入场内,恢复比赛。 7.当一队将球踢出 对方端线时,对方任何队员谁先拿到球便可持球在垂直端线25码处发任意球。 8.当球踢来时,队员在对方端线后面不可触球。 9.如果球落到端线之后和边 线标志杆之外时,任意球应该在距端线25码处发。 10.当一队员踢任意球时,同队队员不得处在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并且对方队员不可站在距离他10码之内. 11.队员可选择任何方式踢任意球。 12.球从两竿之间或从其间上方无限高度穿过,算胜一球。 13. 在比赛进行中,可用身体任何部位接触球,但不得用手、臂、肩部持、击球。 14.所有冲击都是公平合法的,但禁止用手抱、推,用脚绊掉或吵闹。 这套正规原始规则经英格兰足协主席公布刊登在(BELIS LIFE)杂志上。三年后足协补充规定,球门高度为6码,宽度为8码,两立柱之间拉上一条绳,作为球门高度。 11人制足球规则 足球比赛场地介绍 (一)球场 1、 球场面积必须符合规则的规定。国际足联曾规定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为长105米、宽68米。国内基层比赛的场地可因地制宜,但在任何情况下,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场内各区域的面积不得变更。 2、 球场地面必须平坦,硬度合适,以不伤害运动员和不影响球的正常运行为原则。国际足联世界杯赛组织委员会曾指令世界杯足球赛不得在人造草皮球场上进行。 (二)界线 1、球场各线须与地面平齐,不得做成V型凹槽或高出地面的凸线。线的颜色须清晰。土地球场更好用白灰粉或灰浆画线,天然草皮球场宜用熟石灰粉画线,不要用生石灰粉或灰浆浇画。为了防止雨水冲刷,亦可用白色涂料画线,但不得用木条、砖石或碎瓦等物填平的沟槽作界线。 2、场地各线的宽度不超过12厘米(一般以12厘米为宜)。边线与球门线的宽度应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其他各线宽度亦应包括在该区域面积之内。球门区和罚球区的丈量,都应从球门柱内侧和球门线外沿量起。球门线的宽度必须与球门柱的宽度相等。 (三)边线与球门线 1、边线与球门线划定的足球场是足球比赛时队员的基本活动区域。比赛开始后,未经裁判员许可,队员及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场。 2、当球的整体从地面或空中越过边线或球门外的球门线时,即为球出界而成死球,分别以掷界外球、踢球门球或角球恢复比赛。 3、球门间的球门线是判断球是否进门的标准线,只有当球的整体从地面或空中越过球门内的这条线时方可算球进门。 4、执行罚球点球时,防守方守门员应站在球门间的球门线上。 5、在对方罚球区内踢间接任意球时,如果球距球门间的球门线不足9.15米,则允许防守方队员站在球门线上。 (四)中线 1、中线把全场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中线的宽度应包括在每个半场的面积之内。 2、开球时,双方队员必须站在本方半场内(且守方队员不得进入中圈)。当裁判员鸣哨后,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时,比赛方为开始,这时双方队员可进入对方半场。 3、 队员在本方半场无越位犯规。 (五)球门区 1、可以在球门区内的任何一点踢球门球及本方的任意球。 2、当球在球门区内时,裁判员令比赛停止,若以坠球恢复比赛时,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3、凡在对方球门区内踢间接任意球时,应在离犯规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等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六)罚球区 1、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可以用手触球。 2、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犯规则第十二章可判为直接任意球的十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时,都应判罚球点球。 3、踢球门球或在本方罚球区内踢任意球时: (1)对方应退出罚球区。 (2)必须把球直接踢出罚球区,比赛才能恢复。 4、罚球点球时,除主罚队员与对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均须在罚球区及罚球弧外的场内、罚球点的后面;当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比赛即为恢复,此时队员方可进入罚球区。 (七)角球弧 踢角球时,球必须放定在角球弧内。 (八)罚球点 罚球点球时,球必须放定在罚球点上。因大雨冲刷,罚球点模糊不清时,由裁判员确定罚球点的位置。 准确位置:在球门线中垂线上,距离11米(12码)。 点 中线的中点俗称开球点。开球时,球必须放定在该点上。 (十)中圈 开球时,守方队员须站在中圈以外的本方半场内。这同踢任意球时,守方队员须站在至少距球9.15米处的意义相同,其作用是保证攻方队员踢球时不受对方阻碍。 (十一)罚球弧 罚球点球时,除主罚队员与对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均须在罚球区及罚球弧外的场内、罚球点的后面;当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比赛即为恢复,此时队员方可进入罚球弧。 (十二)角旗 1、角旗是场地四周的标志,应垂直竖于边线与球门线外沿的交点处。 2、角旗杆的高度(杆顶至地面)不得低于1.50米,杆的顶端应为平顶,以防刺伤队员。角旗颜色应与助理裁判员用旗和场地颜色有明显区别,晚间比赛使用灯光时,可用白色角旗。角旗可用布或绸料制成,规格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 (十三)中线旗 在中线两端距边线外至少1米处,可各竖立一面与角旗大小相同的中线旗,作为中线的标志。它对判断越位有益。 (十四)球门 比赛场地的球门应是固定的,门柱及横梁的宽度与厚度均应相同。球门颜色必须是白色。准确规格为:球门7.32米×2.44米。 球门网 1、球门网的作用是帮助裁判员看清球是否进入球门,因此球门网只能挂在球门后面,牢固地附加在球门横梁、立柱上,下端钉在地上,不得使球穿过。挂钩不得钉在门柱侧面或横梁的下沿。 2、球门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并在球进网后不致弹出。一般较多采用从球门后面用绳将网拉起的 *** 。 (十六)场地四周 1、按照比赛组织机构的要求,可在球门线的外面(一般距角旗2米、球六区线与球门线的交点3.5米、球门柱6米)画一条摄影人员限制线,摄影人员应在这条线的后面。如有广告牌的后面。 2、第四官员的席位设在场外靠近中线的延长线处;替补员的席位设在距第四官员席位两侧各10米左右并与之相齐处。各队的教练员、替补员及工作人员应在替补席上。替补席的席位数按照比赛组织机构的要求确定,目前我国确定为14个席位。 3、技术区域。技术区域一词在《足球竞赛规则》第三章中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的第二条已经提及,区域内有为球队的技术人员和替补队员提供的座位。 技术区域可以根据场地情况做大小和位置上的调整。以下是对技术区域设置的一般性指导: (1)技术区域是从替补席两侧向外1米、距边线1米以内的区域。 (2)建议用标记线明确该区域。 (3)技术区域内的人数由竞赛规程规定。 (4)根据竞赛规程,技术区域内的人员应在比赛开始前确认。 (5)每次只允许一人在技术区域内进行战术指挥,指挥结束后应立即退回替补席。 (6)教练员和其他官员必须在限定的技术区域内,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例如理疗师或队医在得到裁判员的允许进场察看受伤队员时。 (7)技术区域内的教练员和其他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十七)检查场地 裁判员应认真检查比赛场地。比赛开始前和中场休息时,对于模糊不清的界线(尤其是球门附近的界线)要令有关人员重新画出。如因雨雪致使场地泥泞、界线不清时,可在场地四周的规定位置插上10面小旗,小旗距界线均为1米,小旗的规格与角旗相同,以有助于裁判员作出判断。 国际足协规则小组决议 (1)国际比赛球场更大面积为:长度一一0公尺、宽度 *** 公尺。 (2)各国足球协会必须严格遵照规定的面积,布置球场。在举办国际比赛时,必须于赛前,将比赛地点及球场面积,通知客队的国家足球协会。 (3)国际足球协会规则小组,已同意规则中所用的英制与公制对照 (4)端线的宽度,应和球门柱及横木的厚度相同,因此球门柱内外边的 线应是一样宽。 (5)为了划球门区域及罚球区域,在端线上量的六码及十八码的距离, 必须从球门柱的内方量起。 (6)球场的面积,包括场内各区域界线的宽度在内。 足球的材料及标准 球是圆形的,以皮革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一般是为12块黑色正五边形面料与20块正六边形面料拼合而成。球体的圆周,不得超过70公分(28吋),不得少于68公分(27吋)。球 的重量,在比赛开始时,不得超过450公克(16盎司),不得少于410公 克(14盎司)。 球的气压,在海平面为0.6至1.1大气压力(每平方公分 600公克至1100公克=每平方吋8.5磅至15.6磅)。更换不合标准的球 如果在比赛中,球破裂或不合标准:停止比赛。更换标准的球,在球破裂的地点,坠球重新开始比赛。如果当时球是 在球门区内,则坠球的地点是在平行球门线的球门区线上,最接近比赛停止时球的位置的地点。如果不是在比赛中,如中场开球、球门球、角球、自由球、罚球点球或掷球入场时,球破裂或不合标准:依照规则重新开始比赛。比赛时间内,未经过裁判同意,不可更换比赛用球。
体育比赛规则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确保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地经得起考究的规则,那么就不能保证体育比赛的公平竞争,那么这些体育比赛就不是真正纯粹的竞技运动,也就违背了体育精神。
体育比赛规则是为了体育比赛服务,它让比赛更有目的性、竞技性,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性文件。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具有哪些价值
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通过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今后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方式单纯
传统意义上的课余体育竞赛,都是体育老师策划、组织,其他任课老师做裁判,班主任担任领队,学生是运动员。整个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从报名到编排,从场地安排到裁判工作,几乎由教师包办。一方面一部分学生没有事干,另一方面又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参加,积极性不高。
2.2项目设置单调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设置的项目,大多采用的是千篇一律的常规项目,分为田径和各种球类赛,也有些学校只开展田径运动会。而比赛的具体项目设置也基本上和竞技比赛一致,现有专门针对学生而设置的项目和针对体育后进生的个性特点以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兴趣的项目,因而大多数的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已成为体育特长生的专利,赛场上的运动员总是那些老面孔,田径场上是他们一马当先,球场上又是他们在冲锋陷阵,其他的学生只有参加啦啦队或者干脆在一旁听音乐、看小说。
2.3评奖方式单一
现行的学校课余体育竞赛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不重学生平时的锻炼过程及在竞赛中的参与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且奖项过少,因而光荣和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与奖励无缘。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其目的在于调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因此,组织者必须注意根据参加单位基础厚薄、条件好坏、水平高低等诸方面因素,对参加人数、计分 *** 、录取奖励等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定”,灵活掌握,而不要类似于成年人比赛的规则,将大家的积极性“框”死了。
3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措施
3.1 更新观念
走出单纯的田径竞赛误区,从根本上改变对运动竞赛的认识。以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树立全民体育观念和快乐体育观念。变被动的体育观为主动体育观,变生物体育观为综合体育观,变阶段体育观为终身体育观,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设置符合学校实际的项目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作为全校性的组织活动,具有思想教育价值。通过活动或组织形式,把教育目的和手段与运动会的内容、 *** 、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合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此外,在强调课余体育竞赛的全面性、娱乐性、趣味性时,也要重视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性,也就是说不能因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就排斥体现“更高、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具有育人的价值,需要给予重视。只有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需求,改变传统、陈旧、不符合实际内容和形式,结合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创建各自学校的特色运动会,使其每次竞赛都有新的项目,如结合课余体育竞赛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样的集体配合性的活动;文明集体评奖、展览会等,才能发挥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综合育人效益。
3.3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运动竞赛的项目设置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引入一些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的项目,如自行车慢车比赛,定点投篮,足球射门,踢毽子,跳绳,垫排球,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二人三足跳等;并对一些竞技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降低了项目的难度;同时去掉了许多个人项目,设立了一些集体项目,如增加男女各十人的铅球团体赛、50米十人迎面接力跑、十男十女的拔河、五男五女跳绳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使之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受。名副其实地成为大家的运动竞赛。
3.4运作过程的灵活性
在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转变观念,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组织管理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担任裁判工作,这不仅仅挖掘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一条有益的途径。由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组,安全保卫组,裁判组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人尽其能。尤其是让部分体育水平不高的学生担任裁判,不仅仅让他们增强了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在一定意义上认识体育的魅力,同样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
3.5评价 *** 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还突出强调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在评价时,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运动中,组织者不要吝啬各种方式的奖励。应想方设法多设奖项,尽量让参加者都有成功的体验。采用打分进行竞争、评分、评奖的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参与者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运动中的竞争与集体红的协同品质,参与人数和运动成绩等。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一次体育活动,更应该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小结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一次体育运动会,更应该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还有许许多多的课题值得大家探讨。
运动竞赛规程的主要作用之一是
运动竞赛规程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竞赛规程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竞赛规程确定的宗旨、办法、措施,贯彻运动竞赛的方针、政策,体现体育发展的远期战略、近期策略,有针对性地体现出提倡、发展什么或限制、反对什么,有效的调整、协调整和引导运动项目及投资的方向,将体育竞赛改革的措施付诸实践。
2.引导训练的指导思想,指导训练技术发展方向,促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竞赛办法和对竞赛规则作具体的规定,对技术制订出评定的规范,发挥着技术导向功能,促使参加者把握技术规范要领,形成技术特色。通过对竞赛密度和竞争程度的要求,促进训练手段、强度和量和提高。
3.促进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竞赛规程对中年龄组的要求、规定竞赛、奖励办法等,引导、协调后备人才队伍的发展结构。
4.促进重点项目的发展。通过规程中项目设置、参加办法、奖励办法等规定,体现对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引导参加单位对重点项目的投向比重。
5.树立良好的赛场作风。通常竞赛、奖励、计分办法和有关纪律规定等,提倡、引导运动员发扬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反对、限制不良的赛场作风,保证竞赛质量。
二、组织规范作用
1.它明确规定了竞赛的组织形式、组织程序、竞赛办法、参加办法、奖励办法、报名报到、器材着装、裁判仲裁机构等(具体见竞赛规程的内容)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的规范,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实施竞赛组织管理。2.控制竞赛过程中参加者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让人们在一定的规范体系内从事竞赛活动,使比赛有秩序地进行。凡参加竞赛的人员(运动员、领队、教练、裁判员、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