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有哪些(体育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heiwantiyu 22-10-30 7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指南》中所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就是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孩子顺利踏入小学生活、学习的桥梁,是孩子为人处事、学习发展的奠基石。试想: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上课时不知道去上课;考试时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按时上交作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谈成功和发展呢?因此,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入小学是至关重要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只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某种动作技能的增长,还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并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约束,也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很重要。

一、每次活动时,要求提在活动前,使幼儿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在每次户外活动前,或开始游戏前,先向幼儿解说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幼儿了解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规则,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幼儿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违规了。这样,就避免了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违反规则而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教师拢不住孩子的情况发生。

二、场地布置和教师要求使幼儿有规可循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是《指南》中所讲的,小班的《红绿灯》、中大班的《大风和树叶》《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里》等都是关于跑的游戏,玩这些游戏是教师如果在游戏前没有要求,任凭幼儿在场地上自由的跑,会出现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间会互相干扰碰撞,甚至会出现危险。所以在玩这种游戏前教师一定要提出规则,让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动教师的要求一致,这样幼儿就有规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戏时,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商量设置路标,例如在游戏《帮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儿可以沿着路标的指引跨过小河、走过小桥、跳过一条条不同的小路,然后从两侧的树林回来。路标就向指南针和地图一样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因违反规则发生冲撞。

三、巧妙地运用游戏情景,使幼儿既遵守规则,有张有弛

体育情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非常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镜中幼儿往往忘却自己,置身于游戏之中,这时候,他们会忽略游戏规则的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时,如果教师强行中止游戏,会影响游戏的质量,和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巧妙的运用游戏情景中的语言,使游戏自然停止,然后再提出要求,会更加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根据《指南》中“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的指导,我在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我开汽车去郊游”时,在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考驾照”的游戏,大班的幼儿对于驾驶执照这种社会产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我们游戏许可证——“驾驶执照”。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所谓的交通规则也就是我在活动中为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所必须的,小小的一张“驾驶执照”免去了我许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将活动的规则与孩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巧妙的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强调,同时有培养了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会性意识。

四、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时不喜欢重复单一的说规则,你们应该怎做,不能做什么。而是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游戏化、多样化的说教。因此,如何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 *** 来组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我们尝试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练习“左右分队走”时,我编了一首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们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这首儿歌提醒幼儿在走队时候要照顾整体遵守规则。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玩起来他们会非常投入而忘记规则,于是我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划滑梯,排好队慢慢上,你先我后不拥挤。等”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很快记住了规则。再如:小班体育游戏《赶小鸭》的活动目标是练习走、跑交替的动作,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教师敲铃鼓,幼儿扮小雨点做游戏:“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乐开花,雨点落在我身上,小鸭乐的呷呷呷,雨水变成小河了,小鸭上岸找妈妈,排成一队快回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的就做到了遵守游戏规则。

五、竞赛式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的

每一种游戏都有它一定的规则性,在一日活动中开展竞赛式游戏让幼儿在体验快乐的同时遵守游戏规则,有助于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指南》中指出:“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因此,在开展竞赛游戏时,可以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制定游戏规则,达成共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入学做准备,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及时纪录幼儿的表现,以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督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采用游戏形式不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知道在竞赛中不仅要速度快,更不能违反规则。让幼儿注意遵守规则,控制自己的违规行为,使他们知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遵守规则。如:游戏套圈快跑。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起跑线上,老师的哨声响后出发,跑至中点,将圈从头上套下,在往前面跑到终点,拿一朵小花往回跑拍下一位小朋友的手。哪队先完成任务哪队就赢。在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守每一项规则,否则就要重新跑,小朋友都希望自己的队获胜,因此都会遵守规则了。

再如:跳远比赛。这样竞赛式的游戏常常出现在中、大班,孩子们必须站的同一起跳线上向前跳,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比赛。

可见,通过一些竞赛式的游戏,能更好的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就会影响全队的胜利,不再坚持争自己赢了,并在下次游戏中严格遵守规则,才能赢得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应正确把握游戏的规则,科学、合理的制定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将无目的的“玩耍游戏”转化为“规则游戏”,使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发展,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的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游戏规则的作用是什么?

游戏必须有规则才能进行游戏,游戏规则,人人遵守。

社会秩序是由各种规则维持的,无论这些规则是人为设定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规则,就有约束。因为规则具有绝对或相对的约束力。

人类的行为是一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的行为,是可行的行为,而不是完全不受约束的行为。这种许可包括自然的许可、社会的许可、他人的许可。

这是规则约束的表达式。在这种限制中包含着个人利益,所以规则的限制是普遍的,但也不能消除。

规则存在形式:

它以三种形式存在:显性规则、隐性规则和元规则。无论什么规则违反了善恶的道德,都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以维护世界的和谐。显性规则是规定明确,但有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的规则。

隐式规则是没有明确规定的规则,它可以弥补显式规则的不足。元规则是一种通过暴力竞争来解决问题的规则,是一种善、恶、非道德理性并存的文明方式。

规则在游戏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规则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面都是起到一个公平公正的作用。在游戏里面也是这个样子,有些人违背规则,看到有一些bug就直接趁火打劫,其实是不合理的。

幼儿体育游戏的意义

一、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人的健康在于运动”,相信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同样,幼儿的健康更是如此。幼儿身体的各机能发展还不完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得到不断的体能训练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运动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体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例如,小班幼儿玩“举手举脚跳高”游戏就是让游戏者跳过利用人体各部位组成的高度不同的人为障碍,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对幼儿进行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的教育。中班幼儿玩“小马运粮”游戏,让幼儿穿上“马蹄”,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进入游戏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碍的同时,锻炼了幼儿走、跑、钻、平衡等综合技能。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基本动作教育。因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的品格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

由于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对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游戏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能激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轮胎的游戏,虽然是废旧的轮胎,但经过刷新改造后,是很好的游戏材料,并且有很多玩法。首先,可以让小班幼儿从滚轮胎开始,对成人来说“滚轮胎”是件容易且无趣的事;但对于幼儿来说,可是顶顶好玩的玩具。“滚”轮胎这项运动,无疑是能发展幼儿机体的协调性(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等);同时,轮胎这个玩具,对幼儿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还有很多玩法,中班幼儿可以比赛滚轮胎;走轮胎;大班幼儿用竹棒、绳让轮胎“动”起来等等。

“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自在地“玩”,体验游戏的乐趣,柳布林斯卡娅曾指出,“游戏是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

借助玩具器材的游戏、只要几个伙伴一起就能玩起来的徒手游戏、能自制简单玩具(场景)进行的游戏??丰富的游戏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给幼儿带来活泼、开朗的性格,更有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体育游戏的集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虚拟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了解社会交往的手段。

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通过多种 *** ,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比如,大班幼儿玩“毛毛虫游戏”,要求4 - 8个幼儿一组,一个接一个蹲着向前进,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幼儿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这能促进幼儿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前进过程中,同组的幼儿只有步伐统一,才能有效率的完成任务。这需要幼儿间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才能齐心协力到达终点。游戏“接力障碍”,这是体育游戏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活动,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同时,也是一项增强幼儿集体意识的活动。将幼儿分成二组,四小队,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与同伴间沟通、互动的机会,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能以发展。借助体育游戏这个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儿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四、体育游戏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主导’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果”。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许多教师却偏重于把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才称之为游戏。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殊不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由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带给幼儿快乐,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得到更大程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体育游戏对幼儿来说,更属于一种轻松的游戏,可能因为是户外的原因,幼儿对“户外”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与 *** ,每次只要老师一说“接下来是户外活动”,幼儿们总是特别兴奋;这因为如此,有时老师会把“不准到外面去玩”当成惩罚“不乖”的孩子的手段。在这且不议,这种做法的对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基于这样的因素,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充分展现着自主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这样的条件,给幼儿提供了创造游戏、探索游戏的机会,也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游戏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

学前期是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与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喜欢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喜欢运动、富有探索精神、健康活泼、快乐的孩子。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更需要游戏。体育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突然有个男生对我说:“张老师,张老师,我们小组又乱开了。”我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去,男生的练习场地乱成一团。我走过去一看,今天学生做的“猜拳立定跳远”练习竟变成了两组对抗赛,场地里学生大呼小叫地乱跑,有的连猜拳都不猜直接就向对方的堡垒跳去。看到这一场面我立刻停止男同学的练习并了解情况。原来在猜拳胜利后照例应该向前做一次立定跳远的动作,之后再和对手进行猜拳,但有的学生在赢了以后竟然连跳了好几下,对方的队员看见他用如此“技巧”,也就照学了。这样一来二去,双方越跳越乱,完全忽略了“猜拳”在游戏中的运用。

那段时间,类似的情况屡屡发生,不仅很难达成课堂练习目标,而且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仔细总结原因是学生在课上没有规则所致。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关注和思考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经过努力,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及自我行为的约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让学生在尝试中感悟规则的“紧迫感”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前提。只有当学生体悟到了规则的必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认可,激发他们对规则的内需。

在教学水平二(三年级)《障碍跑》单元时,我安排了一次“障碍接力赛”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我只对学生讲解游戏 *** ,故意没有讲游戏规则,就让学生进行比赛。

器材:跨栏架4只、折叠体操垫8块、标志桶4个。

*** :学生52人平均分成4组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后每位队员用“钻”的动作过跨栏架,用“跳”的动作过支起的垫子,用“跨”的动作过平放在地面的垫子,最后绕过标志桶跑回来跟下一个同伴击掌接力。

比赛一开始,学生就你追我赶、毫不示弱。但在进行了几轮以后有的学生为了“争夺之一”就开始出现犯规的现象:有的人撞倒了支起的垫子不扶,有的人踢倒了标志桶不理会,甚至有的人故意跑到了其他小组干扰别人,有几个“机灵”的学生也跟着效仿,大家都乱作一团!学生中间抱怨声、叫喊声响成一片。于是,我终止了比赛,学生的抱怨声更大了,因为他们太喜欢这个游戏了。

我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带领学生分析本次游戏无法完成的原因。我问:“什么原因让我们的障碍跑游戏无法进行呢?”这时一名学生激动地说:“某某同学在比赛时故意跑到我们的小组挡住了我们的队员,对我们很不公平。”听到学生发表的意见后我又问:“那么问题该怎么解决?”学生立刻讨论开了,似乎都若有所悟,意识到要想做好游戏首先要明确规则,最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懂得规则是一种节制和约束,也是一种平等和快乐。

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游戏中没有规则的现象,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了解规则,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到需要规则的“紧迫感”,这对培养规则意识意义深远。

二、让有效设计保证学生对规则的“新鲜感”

学生长时间玩一个游戏,必定会对游戏产生“厌倦”,对规则的执行力就会减弱,从而出现种种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中技能学习的目标将游戏进行改编,不断保持学生对规则的“新鲜感”。

(一)创编口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在体育游戏中运用口诀,很受低年级学生欢迎,也能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把体育游戏规则及要领以朗朗上口的口诀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边说边做,从而促使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例如:在进行水平二(三年级)“合作跑”——一种分组接力的游戏时,将“合作”的要领和规则创编成口诀:两人拉住小纸棒,不能松手不掉棒;协调一致跑直线,合作冲向终点线。这样用简单易懂的形式把“合作跑”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表现出来,显然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点。因为反复诵读口诀本身也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而且能促使学生不断强化并内化游戏规则,从而做到坚持遵守。

(二)改编游戏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单元游戏教学时,针对技能教学目标对适合学生的游戏 *** 、规则进行改编,变化游戏的形式,保持游戏的连续性及序列性,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水平一(二年级)《跑与游戏》单元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技能的认知能力较低,教学时我就有针对性地利用游戏强化站立式起跑动作,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跑与游戏》单元集体游戏一:老狼老狼几点了

游戏 *** :学生在场地上成散点围绕教师站立,游戏开始后,学生集体对“老狼”提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这时老狼可随意回答时间,之后学生再问,当“老狼”回答12点时,散点的学生快速向四周跑开,中间的“老狼”去抓逃跑的“小羊”,抓住的“小羊”最后变成“老狼”继续站在中间和老狼一起抓捕,形式如图1。

“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情节紧张 *** , *** 简单易懂,但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这门游戏。如果没有了兴趣,就更别提对规则的执行和遵守了。

图1

游戏二:对“老狼老狼几点了”进行改编的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

游戏 *** :在场地上画两个圆圈(大圈套住小圈),负责抓捕的学生站在内圈的线上,负责逃跑的学生站在外圈的线上,游戏开始时同学们齐声问老师:“荷花荷花几月开?”教师可随意回答月份,这时学生继续问,但当教师回答6月开的时候,内圈的学生迅速起跑去抓外圈的学生,外圈的学生则按照自己的路线进行奔跑来躲避内圈学生的抓捕。直到教师口哨响起立刻停止抓捕,本轮游戏结束,被抓到的人则带到内圈充当“俘虏”,最后抓获的“俘虏”个数超过外圈人数的一半为获胜,双方交换角色,形式如图2。 图2

规则:抓捕的学生在追捕时用手“拍”到逃者就算抓住,不许用“拉”、“扯”等 *** ,逃者不能跑出“边线”,如果外圈的同学跑出边线则与被抓到的人一样抓进内圈。

显然,编排的新游戏在训练目标及规则上没有实质变化,只是外观形式有了变化,玩法同样简单易操作。这种创编以“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产生兴趣,以“简”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游戏 *** 和规则。因为新形式的不断 *** ,学生为了从新的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必然会主动地去遵守和适应游戏的规则,倦怠情绪就不会滋生。在一次次反复玩的过程中,规则意识也就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提升。

三、主体参与让学生对规则保持“认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出共鸣,那么,我们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只有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自主地制定游戏规则,这样产生的规则才更符合“民意”,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进行规则改编

在水平二(四年级)《投掷与游戏》单元中有一游戏叫“击打活动靶位”。游戏开始后孩子们都喜欢当“投手”。分好组后,学生开始游戏,而刚一开始,就有好几位学生都挤在“投手区”里,争着要做“投手”,争抢着“武器”,游戏中一直矛盾不断。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商量将原本是在两面投掷的“投手区”增加到四面,正好一组是14个人,7人在外面做投手,7人在内做靶位,聪明的学生开始用猜拳的 *** 来决定谁先做投手,不久他们就有条不紊地玩了起来。一段时间后,我又引导他们交换角色继续游戏。游戏结束后,我请他们把好办法介绍给大家,他们都显得非常高兴。在后来的游戏中,不管是“关门捉贼”的“警察”还是“老狼几点钟”的“一群老狼”,他们都用轮换着“上阵”的 *** 来获得不同的体验,游戏意愿和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满足了各自的角色需求,又体会到了新游戏规则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他们在游戏中自觉遵守、迁移、推广游戏规则,并帮助其他同伴树立规则意识,满足游戏欲望。

(二)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增强对规则的认同

在水平三(五年级)《跑与游戏》单元做“丛林追拍”的游戏时参加者为52人,50人成五列横队,侧平举前平举散开当森林,剩下1人为追者,另1人为逃者。接下来的规则和 *** 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最后大家形成了公认的游戏规则:(1)2人在森林里进行追逃,一旦被拍2人即刻互换角色。(2)逃者若碰到森林的任何一棵树也为失误,将由森林里的“之一棵树”与之角色互换。(3)逃者累了可以与任何一棵树互换角色,追者若连续三次没追上逃者则与逃者互换角色。(4)如果追者或逃者跑出树林就由森林里的“之一棵树”替换角色。这样“丛林追拍”游戏的规则就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诞生了,组织好学生后我发令开始了游戏,可以看出学生对追逃游戏非常感兴趣,不仅要快速奔跑,而且还要反应灵敏。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都能积极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没有人因为违规而被换下来,大家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

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不仅学生乐于遵守,而且体现了教育对学生权利的尊重,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对规则的遵守,促使学生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互督互助让规则保持“持久感”

规则的意义,不仅要使学生在互相监督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与激励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总是乐于监督其他同学的违规现象,而对如何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如何树立自我榜样以激励同伴这些方面显得有点漠然。针对这些现象,受“新基础”教育“合作学习”的启发,在同学们的共同商议下,我们的“小组合作”产生了。

在游戏时我们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各组每两名同学为一个小组,这两个学生便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的“共同体”。他们将在所有的活动中享受同等的奖惩待遇。例如在分组游戏时,四个小组长不仅要进行游戏要管理人员,两名小队员要相互提醒相互检查,发现对方做得不到位必须马上提醒帮助,否则一经教师或组长发现就直接扣除小组的游戏分数。反之,在游戏时这一组学生如果合作有效,能按照要求进行游戏,认真倾听要求,游戏时相互督促不犯规,整个小组就可加分。几节课下来,我欣喜地发现队伍站得更快了,游戏时学生更有规矩了,有时在游戏开始时有的孩子还会悄悄地提醒他的同伴:“一会轮到你时不要失误啊,记住这个规则啊!”还有的孩子主动向不了解规则的同伴讲解规则。他们不仅自我约束得更好,而且在帮助别人、督促他人时得到了快乐。“小组合作”的建立,使学生在互督、互助中获得了双赢。

总之,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迁移经验来确立、生成和提升学生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使得他们在遵守游戏规则时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他们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但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培养的,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制定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特点的游戏规则,而且还要在游戏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体育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体育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体育学科不具有诱人的魅力吗?还是学生天生不爱好运动?都不是,我认为体育教学不只是一种使学生获得运动技能和活动能力,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由的主体共同参与其中的精神生活。“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它以自身为目的并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教学就是一种师生双方以自己的整体精神共同参与的游戏。我们的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的娱乐气息和鲜明的教育意义的一种游戏。

一、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1.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开始减慢,甚至出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这时,如果体育课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气氛。而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全部身心融于其中,体验着自由、挑战、胜任带来的愉快,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完全不必要考虑练习失败被人耻笑的滋味和被老师训斥的狼狈;在游戏中学生与客体、他人、环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语言为中介,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满足着他们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可以说,游戏也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还要不断监督、评价同伴的游戏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地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了公正地评价伙伴和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步形成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了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见和观念。

2.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

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游戏的这些品性正是创新意识、潜能得以滋生的土壤。古代的“蹴鞠游戏”就成为当今风靡世界的足球运动。在游戏、特别是假象游戏之中,学生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有,自由驰骋于假象现实之间,在这一游戏氛围中,易于在一些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一旦遇到日后现实可能性的催生,就会有所创新。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跨栏、武术等,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同样体育教学可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二、体育游戏课程建设的步骤

之一,一堂体育课的具体组织,必须确定体育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围绕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活动能力,起到趣味和锻炼的双重性。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场地器材,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体育设施匹配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制教具。如在掷手榴弹的比赛中,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可以往易拉罐里装上石子当作哑铃等等。为了使游戏能顺利进行,对场地的设计还要考虑它的安全因素。游戏者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兴奋度高,动作速度快,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伤害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为此,场地应平坦、坚实、不滑,游戏场内不能有危险物件,地面的标志、界线要画得清楚分明,并且不易被擦掉,以便游戏者遵循和裁判工作进行。 第二,要组织好游戏。

科学的组织游戏活动的 *** ,是取得良好活动效果的关键。首先要把体育游戏的内容讲清楚,讲解的顺序一般是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过程和 *** 、规则和要求、评比的标准等,讲解之后可提问学生,以便使参加者都能明白。其次要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领导工作,在游戏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教师对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补充说明,加以引导,使游戏正常而顺利地进行。教师还应观察、判断参加者体力变化的情况,并调节好游戏的密度和运动量。当游戏的目的已达到,或规定的次数已经完成,游戏就应适时结束。

三、体育游戏课建设的关键问题

1.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游戏教学的首要法则。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就不可能彼此对话,共同作为游戏者参与到游戏中去。为此,必须 摒 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人——人”关系上认识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外在与学生转向和情境共存,要放弃对制度权威和知识权威的持守、对教学计划的持守,这时,教师就不是在履行职业,而是成为一个享乐者,实现自己的价值。

2.转变教材观念

教材是知识和真理的载体,教学就是将这些真理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作为人的活动,必然有一定的计划,如教师要安排一学年、一学期、一节课的活动计划,没有计划的教学必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当然也无法按预期目标完成教材内容。在这里,教师只是“教教科书”,教材处于中心,人则处于边缘,而教师也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果超越了这种界限,那些接踵而来的训练,恰好是人受教育的初衷。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