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支撑)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7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应该看到,速度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谈到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的“量”和“质”。其显著特征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从关注GDP,转向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我们要的高质量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一、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表现为增长的稳定性。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速度和规模的优势依然重要。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必须保持经济增速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二是表现为发展的均衡性。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重要,但是强调在更加宽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就经济体系而言,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需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创新而言,创新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就城乡区域发展而言,高质量发展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表现为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广泛的内涵。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表现为社会的公平性。高质量发展要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宏观经济层面,质量的内涵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应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不断完善发展,形成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但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还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其产业规模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力,以及产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与规模效益。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之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支撑消费升级的需要,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就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产业转型的重点,要以最小的质量成本产出更大的质量效益,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 *** 等。
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产出,产品与服务本身的质量是狭义的质量,在企业经营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质量发展。
一是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体现在企业能够跨越多个经济周期,在经济效益、风险防范、公司治理、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不断胜出、持续发展、创造价值。影响力体现在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在规模实力、区域布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处于行业的前列,在行业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有话语权,是行业的重要整合者。带动力体现在企业是行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走在前面,其产业培育与孵化能前瞻性地把握行业趋势,具有导向性和指引性。
二是保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质量的范畴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应该包括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坚持“质量为先”,就要提高农产品、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全面提升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要看到,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由创新驱动的,需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应该看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以更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创新还能有力驱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促进新科技、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三是具有品牌影响力。从品牌价值看,“中国制造”还未具有“日本制造”或者“德国制造”那样的整体影响力,由于长期强调“质优价廉”的理念,造成“中国制造”的高端品牌不足。在企业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大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出现,企业要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在产品细节、做工、创新、性能上多下功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四是拥有先进的质量管理 *** 和技术基础。企业层面的质量管理包括企业先进质量管理 *** 、认证与检测、标准与计量等支撑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容。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及 *** ,并形成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雄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什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当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如果说此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那么高质量发展则是在新的方位下,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增速保持稳中有进的同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主导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显现,不过,也要看到,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沉淀在产能过剩、效率不高的产业中,拖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了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更多依靠新动能的发展。这要通过三大变革来实现。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竞争优势建立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优势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要素结构的升级,这既包括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包括用创新、科技等带动要素结构的升级。从投入产出来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什么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创新,包括技术、制度、政策与文化等的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也是创新大厦的基石。客观上,在高质量发展体系中,由企业到区域或产业再到宏观经济,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加总支撑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分解指导与调节过程,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实际中,从宏观经济、区域或产业方面,探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热点,但从企业方面分析高质量发展还远远不够,以致最终将难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且不说“务虚容易,实干艰难”,还在于把高质量发展体系宏观上的顶层设计,通过区域或产业相关机制、制度与政策的承上启下衔接,把任务有效落地到企业也是很难的,也在于在全球化下重新认识“微观到宏观”的“通宏洞微”的难度。说到底,最重要、最困难的是企业高质量有效发展。这不仅需要实实在在创新“真功夫”,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技术创新、提高质量等方面“练好内功”才能立足;还需要良好的制度与文化环境。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突破口。
如前所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又是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做出高质量、做出品牌。具体来说,产品高质量是指高品质,即质量(合格)基础之上的优级等级,并且由产品的功能技术与非技术指标描述。高品质与文化融合成为品牌,可见,品牌的本质基础是由高质量决定的。对于品牌来说,持续提升品牌的质量,才能成为著名或一流品牌。因此,提高质量与提升品牌质量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