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裁切清朝画作的简单介绍

heiwantiyu 22-11-14 4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请问现藏在故宫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真迹吗?

是真迹!

故宫「镇宫之宝」——《清明上河图》被奉为「中华之一神品」的超长画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四次被盗、几落民间,也因此结出了许许多多的传说和难解的谜团。直至今日,依然有来自各方的人士声称拥有真迹,并怀疑故宫藏品为摹本。对此,着名书画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书画组前组长潘深亮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宫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早已经过国内外权威文物专家鉴定,绝对是北宋张择端所绘的原作孤本,唯一的真迹。

藏品遍布全球 公认故宫为「正」

着名书画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书画组前组长潘深亮介绍说,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更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代以前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卷,其中中国内地藏有10多幅(包括故宫博物院藏5幅、辽宁省博物院藏1幅),台北故宫博物院1幅,美国藏有5幅,法国藏有4幅,英国和日本各藏1幅等。 潘深亮指出,故宫的确藏有《清明上河图》彷品,但目前正本《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已是文物界公认的事实,启功、徐邦达等当代大师都曾对此画进行仔细研判,结果都认定它是张择端的原作。

正本虽无落款 历代题跋「铁证」

据介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

潘深亮说,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正本画上虽然没有作者张择端本人的款印和画的题目,然而从宋到今流传有绪,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着的题跋更是其真迹身份的铁证。

天价保费 军队护送

作为庆祝回归十周年而赴港展出的32件珍品,件件价值连城。根据以往经验,国宝在运输途中,或会出动 *** 护送。

据悉,《清明上河图》,会于展期首阶段展出两星期,后段则由摹本「接力」。《清明上河图》会由故宫专家陪同运送来港,届时会被安放在最长的6米玻璃展柜,以全貌示人。为免影响画作,参观时严禁拍摄。

至于保险方面,国宝无价,专家相信特区 *** 必然为32件宝贝买重保险,按照惯例找来保险公司估价:「保费一定很高昂。」有保险业指出,今次展览的保费可达天文数字。

长逾5米 绘尽市井

作者张择端,南北宋之交的画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澹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画中有600多人,他们的职业涉及仕、农、工、商、医、卜、僧、道、胥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图中的情节有赶集、有买卖、有闲逛、有饮酒、有聚谈、有推舟拉车,有骑马乘轿等等;图中还有皇城的四方辐辏,百肆杂陈,有汴河的河港池沼,船只往来;有官府宅邸,有茅篷村舍。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传奇身世:四次被盗 七出宫门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数次进入宫廷,又屡次流出宫外,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一出宫:金兵掳宝流民间

《清明上河图》,更先由张择端献于宋徽宗,收藏在北宋宫廷,公元1126年9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清明上河图》却流传于民间。画卷后有不少北宋遗民观图缅怀故国,感慨繁华兴衰的题咏。

二出宫:工匠调包卖显贵

元灭金后,元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第二次入宫。到至正年间,宫内一个装裱匠使了调包计,拿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悄悄卖给某贵官。贵官离家外任,画又被人偷卖。这一偷盗情节被得宝者详细记录在图后尾纸上。元末至明嘉靖年间,这幅名画至少倒过八九次手,后来落到奸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手里。以后严嵩倒台,《清明上河图》被没收,第三次归入宫廷。

三出宫:太监跋扈据己有

此画第3次出宫,据揣测仍是由于偷盗。偷窃者是万历时期飞扬跋扈的太监冯保——他还忍不住在画上加了题跋。冯保以后200馀年中,此画下落不明,而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行,目前存世者不下二三十种。真本在乾隆时重现江湖,由湖广总督毕沅收藏,他死后,《清明上河图》也第4次没收进宫。清廷视之为重宝,深藏紫禁城。

四出宫:溥仪逃亡落库房

1911年,被溥仪偷运出宫并带到东北。1945年,溥仪准备带着一批珍贵的古代书法名画和金玉财宝亡命日本时被俘获。他携带的珍贵文物被收入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名辽宁省博物馆)。但溥仪随身携带的竟有几套版本《清明上河图》,一位工作人员将其中一幅《清明上河图》误作真品准备收藏,但资深专家杨仁恺在查阅文物时发现了这个赝品,随后他在库房内发现了已被置于别处的《清明上河图》真品。《清明上河图》再次幸免于难,第5次进入紫禁城——这时已是人民的故宫博物院了。

五出宫:移步上海惹轰动

此画第5次出宫,是参加2002年的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其时参观人潮如海,盛况空前,上博更破天荒地将开放时间延至午夜12点。

六出宫:省亲辽宁贺新馆

第六次出宫,是2004年底,辽宁省博物馆庆祝新馆开放的展览上,《清明上河图》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发,回辽「省亲」。

七出宫:出境赴港庆回归

是次赴港展出,则是该国宝第7次出宫,且是其首次破例出境展出,足见中央对香港的重视。

国宝最怕港潮湿气候

关于 故宫失窃 写一篇短文……

学学台湾故宫文物的保护吧!大家看看专家写的两岸故宫比较:

最近两岸故宫开始互相官方访问与交流, 相关之议题也成为群众之焦点, 大家有兴趣的是台北故宫馆藏偏向哪一方面呢?与北京故宫又有什麼不同呢? 当初挑选装箱运至台湾的文物, 著重具有在中华文化延续性的文物, 也就是著重在各朝历代的重要文物。但由於时间以及载运船只不足, 因此大件器物大多舍弃不带。也因此大件器物成为北京故宫的特色比如大禹治水玉山以及磁王等。然,台北故宫带走的器物,以当时的博物学来说, 皆多为上上等。比如: 在书画方面, 当时记载於宣和画谱, 石渠宝笈, 秘殿珠林 中几乎当时国民 *** 所能拿到的全部的宋元以及重要绘画皆装运至台湾,比如书法好了宋代是代表了中国书法的巅峰,蘇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 这四人更是宋代书法公认更好的,可惜的是我国内博物馆中能藏有一幅蘇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真迹的真的屈指可数,但台北光是米芾的真迹就有78福,且件件是代表作,比如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宋 米芾《苏太简参政帖》,但比起台北蜀素帖又差上一截了,更遑论台北故宫珍藏的赤壁赋 这千年前蘇轼的真迹了。而绘画当时几乎是全部装箱南迁,南迁中除了不重要的清代帝王的手迹,历经宋元明清历代珍藏的的书画史上的代表作更是几乎都带去台湾了除了及少数留在宫中的,则大多为来不及清点或是在当时有争议的书画, 比如徽宗的听琴图。

在青铜器方面, 当时选择自两晋、隋唐、宋、元、明、清代, 历代王朝交替而传下来的传世国器以及重要史料价值的河南出土的阴虚文物装运至台湾。因此运到台湾的传世青铜器是全世界之一的,比如毛公鼎(世界铭文最多的重器),散式盤(世界最早的铭文土地议合契约)周宗钟(两千六百多年前天子祭祀用的国之礼器), 而在瓷器方面选择在该种类中最为精美的,比如红宝石僧帽壶就是传世更好的红宝石宣德款瓷器, 再比如当时所能找到依据”埏埴流光测”中记载的23件汝瓷全都带来了台湾。所谓“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如果汝窑是瓷器中的之一的话那这件收藏於台北故宫的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就是汝瓷中之一了, 因为她是现存汝磁中唯一完美无暇 几乎看不到显著开片的北宋汝瓷。 此外台北故宫当时著重在年代较久远的宋代五大名窑,因此五大名窑几乎重要作品悉数都运到了台湾。而之后的元代以及明代清代希珍瓷器,比如元朝青花, 成化斗彩, 万历五彩的最精美作品, 特别是康雍乾三代最重要的瓷器-珐琅彩瓷, 当时皇宫中只剩下460几支, 其中460件被带到了台北故宫。再器物方面(当时仅简单分为这几类) 著重在点集中有记载的器件, 比如乾隆钦定《西清砚谱》所收载之中华古砚正谱为二百方、另有附录者为四十方,总计为二百四十方。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95方。或是皇宫御用珍玩(比如多宝阁), 或是具有特别难得雕刻技法(比如痕都斯坦玉器), 这是种一器一色 薄胎如蝉翅的玉器, 乾隆诗云:「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痕都斯坦玉精品,原均集中於北京紫禁城内乾清宫暖阁内与圆明园殿座之中。乾清宫於乾隆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圆明园则在八国联军时被毁, 因此所有现存古籍善本所提及的痕都斯坦玉精品当时几乎全都到了台北故宫。

再善本古籍方面,运到台湾的也都是件件是宝,比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是所有四库全书中最为精美且更好的,辞藻堂的四库全书荟要是乾隆更爱的一套书本来有2套,一套在圆明园,一套在辞藻堂,但是圆明园的那套被烧毁了,今只剩下台北故宫的那套, 嘉庆珍藏的宋板175部宛委别藏,如今这几套都只能在台北故宫才能看到,此外当时的国民 *** 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也全数运到台湾,加上三百多部"天禄琳琅"台北故宫馆藏的宋元古籍就达三千册以上,不但世界之一,相较1950年建国初期国内各大机以及构博物馆竟无一部宋元古籍,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但也多为残本,加上後来台北故宫从美国国会图书馆要回的100大箱原北平图书馆珍藏的历代珍贵善本书,台北故宫再善本书的收藏足以让世界其他博物馆望其项背了,而且因为自古中国即是亚洲之一大国,因此台北故宫承袭清宫旧藏的蒐藏其范围更是涵盖了全亚洲,因次数十年间被公认为亚洲最伟大的博物馆以及所藏文物总历史价值为亚洲更高的博物馆。更被部分人认为是世界四大博物馆

在文物保护方面北京故宫发生窃案非头一遭,台北故宫却可以「零纪录」自豪,透过现代化设备打造滴水不漏的安全等级。台北宫表示,无论在人力或机器设备上都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例如有警卫、警犬驻点巡逻、陈列室设安全管理人员;电子设备警示如监控系统、防爆装置;割破玻璃会有所感应的碎音装置;馆内外布满红外线侦测系统,即便在一片黑暗中仍然清晰可见。监控中心全年无休,每日24小时作业由中央电脑监控系统掌握院区安全及预警情报资料之蒐集;其次,驻警队负责守护文物、执行警戒巡逻、门禁管制,全面防窃、防抢、防制破坏;管理员负责陈列室巡察及秩序维护等状况。

「我们的文物都有防爆玻璃柜罩住,没有暴露在外。」加上四周墙壁与地底都有极厚的防护层,就如铜墙铁壁一般。台北故宫在建造之初便设定成专供文物展出之用的博物馆,为现代化建筑;相较之下原为皇帝寝宫、处理朝政大事的紫禁城,属於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并非密闭式,要做到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较困难,多年来也历经不少次翻修。

故宫同时强调,在文物维护的硬体方面随时更新、升级,相关人员也会定期进修。3月时故宫曾传出断电意外,故宫事後澄清并非安全系统停摆,而是陈列室画面因电线跳电无法送进监控室,当下便调派大批警力人力前往现场巡逻,另一方面重新开机处理恢复正常运作,未影响观众参观权益。

所以早期有人说北京故宫有宫无宝, 台北故宫有宝无宫, 但是北京故宫经过这数十年来从全国各地徵集以及许多海内外人士的无私捐献, 加上许多考古挖掘, 馆藏文物回到了180几万件, 如果扣除瓷器标本破片, 以及不完整的器物, 或不具历史价值的文物, 精品部份大约有30万件, 这加上考古挖掘也补足了北京故宫文物的丰富性。所以单看一个部分都是不全的。在分类方面, 由於当时清朝才灭亡不过20年因此当时带走时认为清宫的服饰是不重要的, 但现在却恰恰成为北京故宫宝贵并引以为傲的收藏, 再比如当时没来得及运走的明清官窑, 也成为北京故宫重要的收藏,这与台北故宫宋代五大名窑的收藏架构起完整的中华瓷器历史。自解放以来, 北京故宫大肆收购了扬州八怪等明末清初时期的画家。恰好与台北故宫收藏唐宋书画成为互补。所以不论台北故宫还是北京故宫好。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两个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ㄧ, 台北故宫在1960被世人称为世界4大博物馆(有人称为5大, 因为考量冬宫多为18世纪以后文物, 古代文物远不如台北故宫因此难以比较), 而北京故宫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ㄧ。罗浮宫, 大英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都是从其他国家掠夺文物, 而馆藏文物多非自己国家文物的非单一式博物馆。但是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却是全世界公认之一(实在难分轩轾)的单一式的博物馆。都是世界级最伟大的博物馆之ㄧ。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张择端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裁切清朝画作,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他生活在表面上一片升平景象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裁切清朝画作,实际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裁切清朝画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 *** ,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一、郊外

轻轻打开此图,见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的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五匹毛驴[3]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后面的驮夫用马鞭把驮队驱赶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从驮工熟练的驾驿着驮队的神情就知道他们是行走多年的老马帮了。

二、汴河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三、街市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扩展资料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择端

台北故宫的文物是不是比北京故宫好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多,有100多万件,台北的有近70万件.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之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 *** 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蒋复璁任职十七年馀,至民国七十二年(1983)因病请辞, *** 党史会主委秦孝仪接任院长。七十三年(1984),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三处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楼地下两层的库房存放。正馆陈列室加大,并作整体性的更新设计。库房和展览场所都建立恒温、恒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时防盗的安全监控系统。七十四年(1985),故宫举办六十周年院庆,并举行学术演讲和讨论会。七十六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会级的一级机关。此期间故宫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赠,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并且营建「至善园」,八十五年(1996)新建图书文献馆落成。

民国八十年以后,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是年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国的「中华瑰宝」巡回展览、八十七年(1998)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八十二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揭橥本土、中华与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观,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国家民族之荣耀为限。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举办定期小型研讨会,配合展览推出学术讨论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讨论会」、「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讨论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题演讲。要求展览深入浅出,以收教育之功效,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仁、志工与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本院长期存在的参观动线混乱、馆外人车杂 等问题,考虑台湾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 *** 维护文物,以及本院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提报行政院,分为五个子计划,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在比较前,我想首先说明三个情况: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

二是,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 *** 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 *** 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三是,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哪个藏品更多更珍贵,各有多少;详细一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之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 *** 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蒋复璁任职十七年馀,至民国七十二年(1983)因病请辞, *** 党史会主委秦孝仪接任院长。七十三年(1984),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三处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楼地下两层的库房存放。正馆陈列室加大,并作整体性的更新设计。库房和展览场所都建立恒温、恒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时防盗的安全监控系统。七十四年(1985),故宫举办六十周年院庆,并举行学术演讲和讨论会。七十六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会级的一级机关。此期间故宫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赠,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并且营建「至善园」,八十五年(1996)新建图书文献馆落成。

民国八十年以后,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是年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国的「中华瑰宝」巡回展览、八十七年(1998)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八十二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揭橥本土、中华与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观,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国家民族之荣耀为限。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举办定期小型研讨会,配合展览推出学术讨论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讨论会」、「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讨论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题演讲。要求展览深入浅出,以收教育之功效,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仁、志工与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本院长期存在的参观动线混乱、馆外人车杂 等问题,考虑台湾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 *** 维护文物,以及本院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提报行政院,分为五个子计划,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在比较前,我想首先说明三个情况: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

二是,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 *** 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 *** 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三是,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我们再从几大项文物来具体比较:

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北京故宫有书画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约1/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310件元以前的书法。元以前书画总收藏量,数量上北京故宫低于台北故宫。但相对严格的鉴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宫早期(元以前)书画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争。在绘画的时代方面,北京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北京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宫绘画藏品种类较全面,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这些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宫还有10件唐宋壁画、7件唐五代敦煌纸绢画、1铺元代大幅壁画等。北京故宫庋藏的明清大幅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少的,因为这些在文物南迁时有一定运输难度。由于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而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为清宫所缺,如今已是国之重宝。北京故宫于上世纪60年代初已将上述几个时期书画收藏齐备。在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量和品质不如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4万多通明清尺牍,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胜台北故宫在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宫的碑帖善本占全国大多数。目前尚没有见到文物南迁中有关碑帖的记录。

二、陶瓷类文物。北京故宫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在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台北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数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实物资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宫均占有明显优势。北京故宫在历代官窑瓷器收藏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都相当可观,不容忽视。在古陶瓷收藏方面,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三、青铜器方面。北京故宫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1/10以上,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四、工艺类藏品方面。北京故宫藏有玉器28461件,数量上多于台北故宫的11445件,而且又征集了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玉器数百件,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六安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一些玉器,为世所罕见,目前仅北京故宫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万斤,还有重量数千斤的几件玉山,是台北故宫所不能及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台北故宫总计7605件,北京故宫则有101355件。漆器总体上台北故宫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珐琅制品则是台北故宫所没有的;从台北故宫出版的有关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选文物看,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北京故宫藏品。另外,北京故宫还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宫无此收藏。

五、宫廷类文物收藏。北京故宫具极大优势,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卤簿仪仗等为台北故宫所无,帝后冠服也最为齐全;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亦为北京故宫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视文玩鉴赏,其鉴赏所用的印章,绝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宫。清代皇家信仰多种宗教,以本民族传统的萨满教、道教与藏传佛教为主。北京故宫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六、图书典籍方面。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北京故宫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拨交国家图书馆,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19.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这些构成了北京故宫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旧藏外,有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 *** 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积极支持下征集、购买的散佚清宫文物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当时台湾也想买,但经费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憾事。迄今为止,先后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献文物。毛主席三次将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转送故宫保存。张伯驹、朱翼庵、孙瀛洲等人的无私捐赠,彪炳千秋。新征集的文物,许多在价值上比清宫旧藏毫不逊色。这使故宫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有哪些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哪一幅最让你感到惊艳?

中国古代有如下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最让我惊艳的是《清明上河图》。

一、《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晚期作品,是中国古代水墨画的更高境界,其在中国山水画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无人能及。

《富春山居图》,宽33 cm,长636.9 cm,至正七年(1347)开始,于至正十年,绘制完毕。这幅作品在清朝顺治时期被大火烧成了两片,其中的上半部被重新装裱,并重新命名为《剩山图》,目前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被称为浙江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作品的后半部是在解放前夕被送到台湾的,现在被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

整体林峦浑秀,草木丰茂,洋溢着林泉幽静、萧散的诗情,洋溢着浓厚的江南书卷气。元画的宁静萧散与中国山水的再一次变革,都是由此而来,而元画的抒情也在这一卷中得到了体现。

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部佳作,不仅具有极高的美术水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

此图描述了汴京的繁华,以及北宋都城的经济状况。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时期的都市风貌以及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写实的绘画艺术瑰宝,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北宋都城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的之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使得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的经典。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黑娃体育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