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对德国(法国对德国投降)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法国或从10月10日起向德国出口天然气,法国为何想要施与援手?
之所以法国要对德国施以援手,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前者的天然气储备情况良好,能够应对冬天的到来。其二对德输送天然气法国有利可图,能够借机收取过路费。其三法德是邻国,法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本质上这还是一场国家利益之间的交换,双方各取所需,并不存在单方面的支援。
在能源危机面前,整个欧洲都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为即将到来的冬天提前做准备。哪怕是法德这样的欧洲领头羊,没有充足能源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随着俄乌关系进一步紧张化,欧洲各国只能选择抱团取暖。
一、法国进口天然气相对便利
相对于德国来说,法国队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明显要低很多,所以其承受的影响自然也更小。而且该国对于核电非常重视,在能源结构当中核能的占比很高,这使得该国能够稳住基本盘。法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码头,还租借了专用的加注船,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效率要高于德国。
二、可以借此机会继续抬价
法德建立合作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但在国家利益面前,这种合作关系终究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法国援助德国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为了把自身的能源压力转嫁给德国。单靠收过路费,法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天然气涨价而增加的 *** 财政开支。
三、德国如果倒下也将危及法国
同为欧盟国家,法国想要稳固自身的地位,就离不开德国的支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为老牌强国的法国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竞争中已经日渐式微。反而是德国在欧盟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所以法国需要借助对方的力量。
你认为法国能够解决德国缺气问题吗?
法国人瞧不起英国人,为何对侵略过他们的德国人有好感呢?
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的歧视,什么地域歧视,国际歧视等等,比如欧洲人瞧不起亚洲人和非洲人,美洲人又看不上欧洲人等等,当然了,把范围缩小到一个大洲之内,比如欧洲,法国人瞧不起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人,但是却对德国人特别有好感,为何要这么说呢?听我来解释。
当年二战期间,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萨德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占领下的巴黎》,他在这篇文章里面细致的描述了巴黎当时被占领之后人民的心里状态。首先肯定是仇恨呀,德国当时是纳粹,是侵略者,所以法国人民恨侵略者,抵抗他们,这是人之常情。
可是后来他们发现这些德国侵略者特别有礼貌,他们执法严明,他们和群众秋毫无犯,他们甚至还会对殖民地的人微笑,会给他们开门,总之就是特别有礼貌,最主要的是德国军官的衣服特别漂亮,他们特别年轻,英俊,让人恨不起来。
所以巴黎的群众十分纠结,对着侵略者恨不起来,有一个小姑娘因为对着一个德国为她主动开门的德国军官微笑了一下之后回家充满了自责,自责自己为何要对侵略者微笑,但是又觉得人家很有礼貌,完全没有那种被侵略国家群众的悲愤心里,所以他们不恨德国人,也不讨厌,反而是有好感。
但是对于英国,法国人就很歧视了,因为他们觉得法国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才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他们本能讨厌英文,如果你去问一个法国人会不会说英文,那是一件非常没有礼貌的事情。再加上二战之前,普法战争打了很多年,所以英法之间可以说是世仇,互相看不上,法国人还觉得英国佬趾高气扬的不是东西,所以他们瞧不上英国人。
所以,在任何范围内都存在歧视这个说法,关键是看面对什么了。面对内部人,自然有内部的歧视,当面对外面人的时候,这些本来相互歧视的人又在同一个阵营了,所以不得不说,人类真是好奇怪啊。
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
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苛刻的《凡尔赛合约》将昔日强大的德国,拆分的四分五裂,高额的战争赔款,以及限制军队规模,意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其进行“ *** ”。 殊不知,被羞辱到家的德国人,却将所有的不满情绪指向法国。
原来,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法国,极力推崇对德国采取最严厉的制裁。究其原因,自然是两国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尤其是普法战争后,深受《法兰克福和约》的羞辱,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居然在欧洲找不到一个盟友。这是为什么呢?
俾斯麦利用英、俄两国矛盾,阻止法俄联盟。
普法战争,对于分裂400多年德意志民族来说,终于完成了民族统一大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迫使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法兰克福和约》。而作为功臣的俾斯麦,十分清醒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对其进行压制,尤其是外交上的孤立。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欧洲对德国更大的威胁是俄国,一旦法俄联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德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孤立法国的核心就是,一定不能让法俄结盟,但如果“舔着脸”主动迎合俄国,对方一定会漫天叫价,甚至被绑在他们的战车上。
如何让俄国主动?俾斯麦的做法是利用英国打压俄国,逼其主动与德国交好。俄国是由内陆国家发展而来的,十分看重出海口,尽管拥有圣彼得堡港,但长达半年的结冻期,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和军事的作用,他们又将目光盯在了君士坦丁堡。
这是通过黑海进行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夺取黑海海峡成为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而当时统治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只得依靠英国的帮忙才使其未能得逞。当然,英国为保护印度和英、印之间的贸易线,始终戒备俄国对土耳其的入侵。
双方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结果俄国失败,黑海实行中立化政策,两国矛盾加剧。1870年,俄国借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废除黑海中立化,俾斯麦表示支持。英、俄两国再次大打出手,俾斯麦一反常态地与奥匈帝国结盟。
这下,俄国慌了,与土耳其的战争还未结束,又与英国交恶,而德、奥同盟彻底地将俄国置于孤立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向德国主动示好,签订双边安全协定,规定俄国在德、法两国冲突中保持中立。这成为俾斯麦外交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德、意、奥同盟条约》,全面孤立法国。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为同盟,眼看着英国与俄国在巴尔干“两虎相争”。而法国的衰弱,让英国失去了一个遏制俄国的帮手,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俄国的军事力量再次进入黑海。当然,俾斯麦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扩张。
统一后的意大利,在欧洲大国中实力最弱,又比其他小国强大。然而,其实力不济,野心却不小。俾斯麦尽管十分看不上意大利,对其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更是嗤之以鼻,特别是毫无战斗力的军事力量,简直就是笑话,但还是接受其为盟友。
在俾斯麦看来,一方面,剥夺法国的一个潜在盟友;另一方面,使奥匈帝国获得一个友好的邻国,共同对付俄国。更重要的还是想借意大利“搭桥”,拉近与英国的紧密关系,挑拨英、法两国关系,并遏制俄国的扩张。
由于英、法两国为争夺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双方关系急转直下,而意大利也因突尼斯与法国矛盾很深。于是,在俾斯麦的唆使下,英、意、奥匈三国签订了《地中海协定》,共同维护地中海地区的稳定。这次,俾斯麦很满意。
首先,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的同时,又孤立了俄国,使得俄国越来越离不开德国的支持,更加依赖其在英、俄战争中保持中立。而俾斯麦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不仅将双方的注意力从法国身上移开,而且俄国也不敢与同样被孤立的法国结盟。
其次,加深英国与俄国的矛盾。由于《地中海协定》明显是针对俄国,使得英国深陷巴尔干半岛。尽管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始终没有放松对德国的戒备,但因德国在巴尔干并没有实质利益,反而抵消了对德国的关注度,全力对付俄国。
更关键的是,该《协定》是英国与德国的两个盟国签订的协议。也就是说,英国承担了援助两个盟国抗击俄国的全部责任,而德国却置身事外,过的“逍遥自在”。至此,俾斯麦煞费苦心构建的孤立法国、迫使俄国保持中立的外交体系大功告成。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